首页> 中文学位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6h】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二、国内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

第二节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一、效益最大化理论

二、认知发展理论

三、人才结构理论

四、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第三节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四、教育实践形式与途径多样化的迫切需要

五、增加职业教育体系弹性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 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层次不清

二、课程内容存在重复

三、课程实施中随意安排课时和学分

四、课程评价没有统一的衔接标准和方法

第二节 影响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对中职与高职的区隔度不高

二、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有偏差:中职重技能训练高职重文化基础

三、课程实施对社会需求考虑不足:偏离对中职与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需求

四、课程评价方式没连贯对接:达不到对课程衔接进行修正和完善的目的

第四章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

第一节 通过规划、引领与指导实施培养目标的衔接

一、通过统筹规划,来实施培养目标有效衔接

二、通过国家职业标准引领,来实施培养目标有效衔接

三、通过行业协会指导,来实施培养目标有效衔接

第二节 通过阶梯调整与学分整合实施课程内容的衔接

一、阶梯调整课程内容难度,实施有效衔接

二、分类分学分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有效衔接

第三节 通过学制与课程编排做好课程实施的衔接

一、以适合本地的学制,来实施有效衔接

二、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做好课程编排,实施有效衔接

三、以有效教学,来实施有效衔接

第四节 通过考级认证与过程性考核实施课程评价的衔接

一、从对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证书的统一认可,来实施有效衔接

二、以注重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方式,来实施有效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切入点,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核心任务。在终身教育社会大环境下,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在教育领域的多样性事物之间建设良性循环链条的过程,是追求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行动法则。基于这种背景,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变革策略,探索切合专业特色的课程衔接,确定他们的任务与功能,对促进和定型中国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理念具有特殊意义。 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阐述了国外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从效益最大化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人才结构理论、结构教学理论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课程目标层次不清,课程内容存在重复,课程实施中随意安排课时和学分,课程评价没有统一的衔接标准和方法。影响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成因表现为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有偏差,课程实施对社会需求考虑不足,课程评价方式没连贯对接。 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即衔接的前提是培养目标的衔接,通过规划、引领与指导实施培养目标的衔接;衔接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衔接,应该通过阶梯调整与学分整合实施课程内容的衔接;衔接的基础是课程实施的衔接,应该通过学制、课程编排与有效教学做好课程实施的衔接;衔接的保障是课程评价的衔接,通过考级认证与过程性考核实施课程评价的衔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