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醴陵“毛瓷”纹饰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取向研究
【6h】

醴陵“毛瓷”纹饰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取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1、研究对象

2、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3、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湖南醴陵群力瓷厂及“毛瓷”概述

1.1、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概述

1.1.1、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

1.1.2、制作“毛瓷”的历史

1.2、湖南醴陵群力瓷厂概述

1.2.1、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

1.2.2、制作“毛瓷”的历史

第二章 “毛瓷”纹饰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分析

2.1、醴陵“毛瓷”纹饰艺术综述

2.1.1、装饰纹饰的概念

2.1.2、“毛瓷”纹饰的题材

2.1.3、“毛瓷”纹饰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2.1.4、醴陵制“毛瓷”形制与装饰

2.2、醴陵“毛瓷”纹饰艺术特色

2.2.1、红——瓷城党旗分外红

2.2.2、精——娇花朵朵,不差分毫

2.2.3、双——内外绘花,相映成趣

2.2.4、雅——艳而不俗,淡而有神

第三章 背后的故事——“毛瓷’’产生的背景分析

3.1、乡情——主席与醴陵的渊源

3.2、与时俱进——政治任务烧出瓷中精品

3.3、爱梅说——铁骨生春色,红梅透国魂

第四章 对再造“毛瓷’’发展的思考

4.1、再造“毛瓷”初面世

4.2、再造“毛瓷”的发展

4.3、论发展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之中,小至寻常百姓家,大至饭店大厅、人民大会堂等处,生活用瓷、礼品瓷及艺术观赏瓷几乎都是能够见到的,由此可见,瓷器仍然是人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瓷器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在陶瓷收藏界,有一种十分特殊的瓷器——“毛瓷”,这是它的俗称,它为毛主席专用瓷,特指醴陵1974年烧制的毛瓷和景德镇的“7501”瓷,它们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国的制瓷工艺。其中,在毛主席去世之前,主要使用的就是1974年的醴陵制毛瓷。“毛瓷”的精工细琢附加上它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其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收藏界的“宠儿”。
  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毛瓷”非比寻常的意义就被一位国内的陶瓷家注意到,因此他想要收购景德镇烧制的“7501”瓷,便托付其好友从当时的江西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的职工中收购。时至今日,炙手可热的醴陵制“毛瓷”和再造“毛瓷”已是人们用以收藏和送礼的选择对象,同时真品“毛瓷”的拍卖与展览也陆续出现。主席用瓷的真品少而珍贵,现在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毛瓷”是指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再造“毛瓷”,直到现在,它的工艺仍是瓷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是最高档次的瓷器。正因醴陵“毛瓷”如此地受追捧,对其纹饰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取向的研究定有其价值和必要性。
  在中国的古代,瓷器上饰有种类繁多的纹样,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通常都代表着人们美好的寄意;在纹饰的装饰技法上更是五花八门,有印花、贴花、剔花、刻花、镂雕、锦地开光、彩绘等。湖南醴陵“毛瓷”的纹饰是以醴陵首创的釉下五彩技法装饰坯体而成,其纹饰题材的选择、纹饰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文化取向都值得考究。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和醴陵群力瓷厂的发展史及制作“毛瓷”的历史,整理醴陵“毛瓷”纹饰的题材内容及其形制,从而归纳出醴陵“毛瓷”的艺术特色,并总结为四字:红、精、双、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对其形成原因加以分析;然后再通过例举有关毛主席生活与工作上的故事、解析主席与醴陵的渊源等,探究醴陵“毛瓷”纹饰在选择、决定时所涉及的文化取向。究竟醴陵“毛瓷”的纹饰取决是基于何种原因,归结为三点:第一,毛主席对故乡的情谊;第二,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第三,毛主席钟爱梅花。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大的政治背景之下,“毛瓷”纹饰的选择结合了主席的喜好和生活习惯,因此才会有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精美独特的醴陵“毛瓷”。最后,本文整合了当今再造“毛瓷”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展望。
  此外,本文还对再造“毛瓷”的纹饰创新提出了些许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