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文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互评探究
【6h】

语文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互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与文献综述

1.初中作文互评概述

1.1 作文互评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1.2.1 作文互评的内涵

1.2.2 作文互评的特点

1.2.3 作文互评的实践价值及意义

1.2 国外作文评价对我国作文互评的启发

1.2.1 美国作文评价对我国初中作文互评的启发

1.2.2 日本作文评价对我国初中作文评改的启发

1.3 作文互评的相关理论依据

1.3.1 建构主义理论

1.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1.3.3 合作教育学理论

1.3.4 强化理论

1.3.5 “群体动力”理论

2.初中作文互评实施的现实

2.1 初中作文评改现状

2.1.1 评改方式单调,学生无兴趣

2.1.2 评价标准单一,师生难以下手

2.1.3 评语模式化,学生难受触动

2.1.4 评价重结果,轻交流过程

2.2 语文新课标(2011版)中作文评价的新理念

2.2.1 依据学段目标,抓关键,突重点,综合评价

2.2.2 重视对兴趣、习惯、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2.2.3 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2.2.4 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个性化

2.2.5 重视写作评价呈现方式多样性

3.初中作文互评的实施

3.1 作文互评实施的具体步骤

3.1.1 互评前批改培训,示范评改

3.1.2 互评时教师指导,分组互评

3.1.3 互评后教师复批,补充总结

3.2 作文互评实施原则

3.2.1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3.2.2 方式灵活,时间充足

3.2.3 注意反馈,及时调控

3.2.4 少改多批,鼓励为主

3.2.5 细化规则,创新评语

3.2.6 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3.2.7 积极互动,营造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文评价由批改和评讲两部分构成,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作文评改存在诸多问题,如评改主题不清、方式单调,评价标准单一,评价重结果,轻交流过程;评语模板化等。尤其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是对初中作文教学和评价提出了新要求,笔者提出在初中作文教学实施作文互评,以期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今后的作文评改探索抛砖引玉。
  本论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对作文互评进行总的概述。查阅相关资料对作文互评进行定义,总结其特点及实践意义;结合我国作文评改的实际,借鉴国外关于作文互评的相关经验,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仔细探讨与作文互评有关的理论依据,理性分析作文互评的相关心理学依据。
  其次,结合笔者的教育实习经验,并访谈了学生和教师得出当前初中作文评价存在的问题,仔细研读,理性思考并归纳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评价的五点新理念:依据学段目标,抓关键,突重点,整体评价;重视写作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角度化,评价方式个性化;重视写作评价呈现方式多样性,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点。
  最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阐述作文互评开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互评原则。操作过程主要包含评前、评中、评后三大步,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方式灵活,时间充足;注意反馈,及时调控;鼓励为主,少改多批;细化规则,创新评语;注重体验,升华情感;积极互动,营造氛围。旨在为作文评改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以期与广大同仁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共同探讨作文评价改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