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我、朋友、陌生人道德判断的时程加工特点研究
【6h】

自我、朋友、陌生人道德判断的时程加工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道德判断

1.1.1 道德判断的概念

1.1.2 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模型

1.1.3 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

1.1.4 道德判断的相关研究

1.2 社会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1.2.1 理论研究

1.2.2 实验论证

1.3 关于道德判断的ERP研究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1.1 已有研究的局限

2.1.2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际意义

2.3 研究目的

2.4 研究假设与设计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程序

3.4 ERPs记录

4 结果

4.1 ERP数据

4.2 ERPs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研究创新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道德判断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或者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行为或者特性等。这种道德判断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如何进行抉择呢?当碰到某道德事件时,如果侵害方是自己、朋友或者陌生人条件下,人们对其的判断是否会有差异?影响因素又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来探讨现在大学生对自我、朋友、陌生人的道德判断是否有差异,以及在进行道德判断时的时程加工特点。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在湖南某高校选取20名本科生为被试进行实验,要求被试来判断所呈现的目标刺激是否能形容前面出现的启动刺激。实验的材料分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启动材料分为自我名字、朋友名字、陌生人名字三类名字均由被试自己提供;目标材料为道德积极词跟道德消极词各三十个,在实验中两种词均随机呈现两次,均取自罗跃嘉的汉语情绪词系统,经评定后采纳。
  研究结果:在P2成分上,道德属性词主效应边缘显著,道德消极词的波幅要大于道德积极词的波幅;在N2成分上,自我参照类型主效应差异显著,自我名字刺激条件下脑电波幅要显著大于朋友名字刺激,朋友名字刺激要显著大于陌生人名字刺激;在P3成分上,自我类型主效应差异显著,自我名字刺激条件下脑电波幅要显著大于朋友名字刺激,朋友名字刺激要显著大于陌生人名字刺激。
  研究结论:在三种不同刺激条件下,大学生道德判断时的脑电波幅差异显著。在事件相关电位中,P3成分表示的是一个高级认知成分,是对个体对自我有关刺激注意的指标,反映的是注意资源的分配,波幅越大代表对给定刺激分配的注意资源就越多。解释水平理论认为,社会距离会对人们进行决策时的认知表征方式产生影响。在P3成分上,个体对自我名字的注意资源分配相比较于朋友名字的注意资源分配要多,所以对自我名字刺激的道德判断的波幅要显著大于朋友名字刺激;同理,朋友名字刺激的波幅要显著大于陌生人名字刺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