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教师个人-组织匹配、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6h】

中小学教师个人-组织匹配、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 职业倦怠

2.2 个人-组织匹配

2.3 心理资本

2.4 个人-组织匹配和职业倦怠

2.5 个人-组织匹配与心理资本

2.6 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

3.问题提出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意义

3.5 研究对象与方法

4.结果

4.1 描述统计

4.2 中小学教师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4.3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个人-组织匹配、职业倦怠的关系

5.讨论

5.1 中小学教师个人-组织匹配、心理资本、职业倦怠的基本特点

5.2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个人-组织匹配、职业倦怠的关系

5.3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在个人-组织匹配与职业倦怠之间有中介作用

5.4 本研究的不足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今时代,激烈竞争导致人的压力不断增大,职业倦怠问题在诸多服务行业中凸显。中小学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面对着不同类型的学生,社会各方都予以了高期待,尤其教师劳动虽是个体的,工作成就却具有集体性,由此引发的人际关系处理、各种工作压力等,易诱发职业倦怠问题,使得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个人-组织匹配模型强调,个体的能力和个性等特征与工作的组织环境特征的匹配程度对个体工作压力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中小学教育工作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相容性对其工作压力调适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也是一种能引起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根据社会背景模型理论,个人-组织匹配知觉还能够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对员工的信心、希望、乐观和韧性产生作用,即影响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
  心理资本是个体可开发的、内在的、核心的积极心理状态,是个体的积极力量、重要的内在资源。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的观点认为,个体在工作过程中,要消耗资源,如果所消耗的资源无法得到补充则会导致功能紊乱,引起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具有补充能量的作用,可为个体在持续的工作要求,如过多工作量、过大压力等能量消耗过程中提供能量支持,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还可作为一种基础资源,调节与管理其它工作资源、应对方式选择等,以缓解消极情绪及倦怠。为此,心理资本应在个人-组织匹配与职业倦怠之间有中介作用。
  本研究探寻中小学教师个人-组织匹配、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关系,运用《能力-工作匹配认知》量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三个工具,对长沙市九所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共38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经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有性别、学段差异。男教师任务型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女教师;高中教师任务型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则人际情感型心理资本水平高于中学教师。
  2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组织匹配知觉有教龄差异,教龄长教师的个人-组织匹配知觉强于教龄短的教师。
  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教龄差异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维度。教龄短的教师其低成就感水平低于教龄长的教师。
  4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组织匹配与心理资本、职业倦怠都相关。
  5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在个人-组织匹配和职业倦怠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