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视知觉加工的ERP研究
【6h】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视知觉加工的ERP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阅读障碍

2.1.1 阅读障碍的定义

2.1.2 相关概念

2.1.3 阅读障碍的分类

2.1.4 阅读障碍的诊断

2.2 阅读障碍的认知缺陷理论及相关研究

2.2.1 语言学层面理论

2.2.2 非语言学层面

2.3 阅读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

2.3.1 国外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

2.3.2 国内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

3 方法

3.1 实验设计

3.2 被试

3.3 实验材料

3.3 实验程序

3.4 数据采集

4 结果

4.1 行为学数据结果分析

4.1.1 正确率结果分析

4.1.2 反应时结果分析

4.2 ERP数据结果分析

4.2.1 ERP早成分分析

4.2.2 ERP晚成分分析

5 讨论

5.1 行为学结果讨论

5.2 ERP结果讨论

5.3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从认知行为层面和神经层面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加工过程,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缺陷是否在汉字水平上存在特异性。促进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神经缺陷研究,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一方面的参考。
  方法:
  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被试类型是被试间因素,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两个水平;实验材料是被试内因素,有汉字水平(包括真字和假字)和非汉字(包括电子数字和电子图形)两个水平,在控制识字量、熟悉度、字音和字义的条件下,要求被试判断两个实验材料是否一致。采用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四版(DSM-Ⅳ)的诊断标准,选取长沙博才寄宿小学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11人,同班级匹配正常儿童11名,进行实验。分析两类被试在两种实验任务上表现的差异,以及实验过程产生的事件相关电位差异。
  结果:
  1、行为学数据结果显示,正确率上,交互作用不显著,材料主效应显著,非汉字材料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汉字材料(F=5.469,p=0.030);反应时上,交互作用不显著,材料主效应显著,汉字材料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汉字材料(F=87.666,p=0.000);不管反应时还是正确率上,组别主效应均不显著。
  2、ERP数据结果显示,材料和组别在P1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6.015,p=0.023),具体表现为阅读障碍儿童在汉字材料上的枕区P1波幅显著低于正常儿童(F=2.723,p=0.013);阅读障碍儿童在N170和VPP上均表现为波幅增加(F=4.687,p=0.043;F=8.90,p=0.007)。晚成分(LPP)上,阅读障碍儿童表现为额区,尤其是左额区的激活不足,这种不足又尤其表现在汉字材料上。此外,阅读障碍儿童表现为左脑激活显著右脑,而正常儿童不存在这些差异。在潜伏期上,不管早成分还是晚成分,两组儿童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1、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缺陷具有汉字材料的特异性。
  2、早期加工(N170和VPP)时心理资源的过度消耗(尤其在汉字材料上),导致阅读障碍儿童晚期(LPP)汉字加工的缺陷。
  3、汉字材料上,阅读障碍儿童左脑激活低于右脑,存在对汉字加工的偏侧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