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阅读史研究
【6h】

汉代阅读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汉代读者分析

第一节 学优而仕的士人

一.士人阅读的特点

二.士人阅读的目的

三.士人阅读的传承方式

第二节 一般识字的平民

一.平民的受教育程度

二.民众识字率蠡测

第三节 特殊的读者群——女性

一.女性阅读的推动因素

二.女性阅读的特点

第二章 汉代书籍的阅读

第一节 六艺类

一、《诗》类

二、《书》类

三、《礼》类

四、《易》类

五、《春秋》类

六、《孝经》、《论语》类

七、《小学》类

第二节 诸子诗赋类

一、诸子类

二、诗赋类

第三节 术数方技类

一、术数类

二、方技类

第四节 兵法及其他类

一、兵法类

二、其他类

第三章 汉代画像与阅读

第一节 画像中的阅读

一、画像中的文人形象

二、画像中的阅读场景

第二节 画像题材与阅读

第三节 武氏祠画像个案分析

一、武氏祠概述

二、武氏祠画像解读与汉代阅读

第四章 阅读与汉代社会

第一节 官方的引导与限制

第二节 民间的尊重与敬仰

第三节 阅读与社会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阅读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一项十分普遍的活动,它的发展对于民众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汉代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教育较先秦时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学术界针对汉代社会的主流学术与思想已经作出过十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却关注甚少。本文拟从各类流传于世的汉代书籍与画像材料入手,结合史籍的相关记载,对汉代不同阶层之人阅读的能力、目的、偏好以及阅读对于汉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论述与分析。全文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对汉代不同阶层的读者进行分析,主要从他们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等角度出发,结合出土的一些简帛材料,从而对他们阅读的手段、目的、能力以及特点进行相关探讨。
  第二章是对汉代社会所流传的各家各派之书籍进行系统梳理。笔者将通过整理史籍、简帛以及碑刻等各种材料,对各类书籍在汉代社会的传播情况进行总结。其中,对于比较重要的各类儒家经典还将单独列表并加以分析,希望以此说明不同书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如何传播阅读的。
  第三章是从汉代画像材料中的讲经图、讲学图出发,具体地考察汉代读书人的形象以及不同地区的阅读场景。另外,笔者还将把汉代画像材料的内容和榜题相结合,对汉代人阅读的选择与偏好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最后笔者将以著名的汉代武氏祠画像为例,具体分析画像题材内容之中所反映的读书风气。
  第四章笔者将分别考察汉代统治阶级与基层民众对于阅读和学习的不同态度,并且结合史料加以分析,希望借此体现阅读对汉代的相关制度与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汉代各阶层读者情况的概述以及对各类书籍传播情况的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汉代社会对于读书学习是十分重视的。另外,阅读在维护政权稳定和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也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