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探析
【6h】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身体哲学的研究

1.3.2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

1.3.3 身体哲学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专家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哲学的基本观点

3.1.1 “身体”的范畴

3.1.2 身体本体论

3.1.3 身心二分与身心统一

3.2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体系

3.2.1 气一元论

3.2.2 天人合一观

3.2.3 阴阳平衡观

3.2.4 五行生克观

3.2.5 形神兼修观

3.2.6 经络保健观

3.3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哲学视线

3.3.1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溯源

3.3.2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考察

3.3.3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把握

3.4 走向身体—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观的当代启示

3.4.1 尊重“身体”

3.4.2 回归“身体”

3.4.3 关照“身体”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身体是人的存在之根本,立命之根基,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将无从谈起。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身体已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向“健康型”,物质需求也从基本生存上升为追求生活质量,就在人们尽情享受信息化时代的高端生活时,由于缺乏合理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导致我们身体出现了“富贵病”、“文明病”等健康问题。甚至一些人为了追求完美形象,对身体进行“美容”、“修脚”等等,过于追求外在美和形体美忽略了健康美、心灵美,使身心二元结构的身体健康观在现代社会中愈发严重,这些身体问题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关注身体健康,尤其注重身心的健康。然而,现在养生活动各式各样,特别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中国市场后,人们把眼光更多投向了新鲜、刺激的国外健身项目上,如瑜珈术、普拉提等等,这种盲目追求国外运动潮流,使我们民族特有的并且适合国人现代生活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被逐渐忽视。从古至今我国就非常重视养生,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更是注重身与心的统一,它强调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运动过程中,追求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身体哲学为路引,探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以期以一种追根溯源、本立而道显的方式,使我们民族古老而又常新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在人类新世纪再度得以真正开显。研究认为:
  (1)身体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本体的哲学,把自身当作世界的本原,透过身体看世界,从身体出发构建世界图式,主张身心统一,认为身体始终与外界环境和内心相协调、相融通的。
  (2)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以气一元论为指导思想,在运动过程中,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形神兼备、经络畅通。传统养生项目中的太极拳、武术、气功主张心神宜静,形体宜动,把身理与心理结合起来进行同步修炼,强调人的生命体机能的整体优化,力求达到人身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境界。
  (3)贵已重身是中国身体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强调“身体”是世界的本体,要学会“贵身”,懂得洁身自好、修身养心,保持身体的赤子状态。中国传统养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以“贵已重身”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各种养生功法。
  (4)基于对身体的考察、剖析,身体哲学不断壮大发展,形成了道身与欲身、即身而道在、贵已重身、视身如物、身心统一的身体哲学基本观。身体哲学基本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养生运动必然遵循其观点。所以,身体哲学也必然是养生运动的理论基础,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养生思想,如气元学说、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经络畅通等等。同时,在这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身体哲学与中国养生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如即身而道在与天人合一、视身如物与气的运化、身心统一与形神兼修等。
  (5)身体哲学的“根身”与“亲在”是指导养生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同时,在养生运动实践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身体哲学的“根身”和“亲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体悟、感悟到参悟是养生活动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对身体练习建立起身体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参透人生的至高境界。
  (6)身体是人存在之根本,立命之根基,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将无从谈起。传统体育养生应从尊重“身体”、回归“身体”、关照“身体”三个方面来走向我们的身体,以实现身体健康这一内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