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我”的追寻与缺失——论老舍前期小说中的青年人物形象
【6h】

“自我”的追寻与缺失——论老舍前期小说中的青年人物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异化的男性青年:错乱的追寻、茫然的丢失

1.1 “自我”混沌的青年学生

1.1.1 “自我”与“自私”

1.1.2 “自我”与“盲从”

1.2 “自我”质变的失德青年

1.2.1 性解放的误读

1.2.2 “无耻逐利”的合理化

1.3 青年“自我”错乱的原因探析

1.3.1 青年自身的“外强中干”

1.3.2 青年教育的混乱

1.3.3 中西文化的杂糅病变

第二章 挣扎的青年女性:努力的追寻、绝望的放弃

2.1 “爱"与“自由”的寻求与幻灭

2.2 青年女性自我解放的时代困境

2.2.1 封建伦理与男权社会的压制

2.2.3 “身”与“心”的时代悖论

第三章 理想青年:时代独立人格的构建与缺失

3.1 理想青年人格的构建

3.1.1 知识救国的理想者

3.1.2 商业兴邦的倡导者

3.1.3 踏实做事的躬行者

3.2 理想青年的理想性

3.3 消融于国家“大我”之中的个体“自我”

3.3.1 传统文化的复归

3.3.2 时代的感召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寻求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解放一直是“五四”启蒙的主题。启蒙先驱们以青年为主要对象,塑造出了一系列有着独立“自我”意识的青年形象。时风浸染下的青年作家老舍也紧跟这一时代潮流,继承并发展着这一时代主题。老舍前期作品中的青年形象群体是对“五四”青年启蒙有力的反思与补充。他从教育者的视角探视到了“五四”青年学生启蒙的盲点误区,揭示并批判了在自我解放中错乱迷失而人格异化的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五四”的青年崇拜。以贫民的立场出发,谨慎小心的看待青年女性自我解放的问题,同情并反思了青年女性自我解放的难以实现。在批判和反思的同时,又塑造出了一批以“知识”和“实干”为标志的自我人格独立的理想青年。然而,由于思想局限以及文化偏向等原因,老舍笔下的理想青年依旧是“自我”人格缺失的青年。他所赞扬的理想青年其实质是内含传统精髓外具英国法理人格的美好幻想,最终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仍是民族国家主义。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先论述“五四”青年启蒙中自我人格异化的青年。“自我”意识混沌的青年学生错把“自我”当作是自私,像无根的浮萍一样盲从跟风。“自我”质变的失德青年,误读启蒙,“利”“性”解放失度。再从青年优越地位的虚假性和青年教育的混乱性两方面来解读青年自我人格异化的原因。
  第二章:论述老舍作品中青年女性努力的追寻最终绝望的放弃“自我”的过程,从男权中心、封建压制和“身”“心”矛盾三个方面来分析青年女性自我解放的困境。
  第三章:解析老舍笔下以“知识”和“实干”为标志的理想青年形象。从理想人格的不可实现性和深层结构的传统性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些理想青年依旧是“自我”缺失的。他们只是具有着现代意识的传统知识分子,他们人格的改变并不是出于真正的个体自由意志的选择,而是出于功利化、有目的进行着自我人格的改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