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层体校教练员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6h】

基层体校教练员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提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效益的时代需要

1.1.2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亟待改善

1.1.3 个人的研究旨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

1.3.1 相关文献的梳理

1.3.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3 国外主观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动态

1.3.4 国内主观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回顾

1.3.5 对已有研究的个人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可行性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可行性

1.5.2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1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学理分析

3.1.1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内涵特征

3.1.2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多维分析

3.1.3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价值

3.2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现状考察

3.2.1 基层体校教练员总体主观社会地位状况

3.2.2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多维差异分析

3.3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困境审视

3.3.1 国家政策对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

3.3.2 传统文化对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

3.3.3 社会认知对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

3.3.4 工作性质对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

3.3.5 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与其本位因素

3.4 改善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对策

3.4.1 宏观调控方面

3.4.2 中观实施方面

3.4.3 微观操作方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代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体育教练员的关注度提高,基层体校教练员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是,相对于初高中体育教师而言,基层体育学校教练员的整体社会地位与主观社会地位依然不容乐观。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不仅关系到基层体育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效益,同时也关乎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基层校教练员的主观社会地位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包括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主要从提升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效益、及基层体校教练员自身地位状况急需改善等等来进行论述;文献综述从主观社会地位的评价指标、主观社会地位的深层次影响因素以及体育等教师等群体主观社会地位的既有研究三方面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进行简述,为当前的研究厘清思路。第二部分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其中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在湖南省各市级单位抽取了5所基层体育运动学校中的50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第三部分为对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进行审视。主要从经济保障、职业形象、社会认同、职业价值、专业素养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体育学校教练员的主观社会地位。结果表明:教练员的主观社会地位总体偏低,工资待遇不理想,职业成就感较差,缺乏职业认同感,专业发展情况不佳。第四部分从国家政策、传统文化、社会认知、工作性质以及教练员本位因素等五个维度来分析影响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因素。其中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中等教育体系中普通高中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冲刷、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的阻滞因素;传统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重智育轻体育”惯性思维的影响、体育的教育功能被弱化、传统文化的认同特质对教练员的影响;社会公众对基层体校的价值认同危机、社会公众对基层体校缺乏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工作性质因素包括体校教练员职业特质的制约、体校教练员工作环境的制约;教练员本位因素包括基层体校教练员专业水平有待于提高、教练员人文素养有待于完善、教练员职后教育机遇较缺乏。第五部分是提出改善基层体校教练员主观社会地位的对策。主要有落实保障政策,从宏观调控层面,落实保障政策,加强基层体校教练员的权益保障;建立严格的教练员职业标准,促进教练员职业专业化;革新传统文化理念弊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中观实施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体校教练员管理体制;加强教练员职业舆论宣传和引导,创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整合校内资源,改善基层教练员的工作环境。在微观操作方面,重视教练员的全面发展,提升教练员整体师资水平;加强教练员职业道德约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进基层体校教练员职后教育,强化更新知识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