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急性脑梗死组

1.2陈旧性脑梗死组

1.3对照组

1.4预后的评估

2研究方法

2.1一般临床资料收集

2.2研究材料

2.3血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及检测

2.4随访

3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急性脑梗死组、陈旧性脑梗死组、对照组血清Hp水平比较

3急性脑梗死组、陈旧性脑梗死组、对照组血清NSE水平比较

4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p水平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6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p、NSE水平的相关性

7急性脑梗死预后较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Hp水平的比较

8急性脑梗死预后较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NSE水平的比较

第三章讨论

1血清Hp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2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3血清Hp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相关性

4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相关性

5急性脑梗死血清Hp水平与NSE水平的相关性

6血清Hp、NS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主要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结合珠蛋白结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10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例为急性脑梗死组,住院期间行头部影像学检查(MRI),按照多田公式(V=π/6×最大梗死横截面长×最大梗死横截面宽×层厚)计算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病灶的体积并进行分组(V<5cm3为小体积,5≤V<10cm3为中体积,V≥10cm3为大体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发病14天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并进行分组(0-1分为预后较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选取相同时间段我科81例既往曾患脑梗死的住院或门诊病例为陈旧性脑梗死组。同时抽取相同时间段我院体检中心一般资料相匹配的不同年龄、性别的体检志愿者9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比较各组及亚组间的差异,分析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各组及亚组的相关性。 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陈旧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别。 2.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显著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陈旧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无显著差别。 3.急性脑梗死中、大梗死灶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比小梗死灶组显著升高,而中、大梗死灶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进一步Spearman秩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4.急性脑梗死中、小梗死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大梗死灶组,而中、小梗死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进一步Spearman秩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呈正相关。 6.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较好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7.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于预后较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并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