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教育场域中边缘化学生的成长
【6h】

论教育场域中边缘化学生的成长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缘由

1.1.1丰富边缘化学生的研究理论

1.1.2凸显研究者的人文关怀

1.1.3实现个案经验的认同性推广

1.2研究现状

1.2.1边缘化学生的概念界定

1.2.2边缘化学生的成因分析

1.2.3边缘化学生的教育策略

1.3研究过程

1.3.1研究方法的选择

1.3.2研究对象的选择

1.3.3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 走向边缘

2.1被动性边缘化

2.1.1家庭里的边缘儿

2.1.2学校里的边缘儿

2.2 认同性边缘化

2.2.1认同性自我认知

2.2.2认同性角色行为

第三章 走出边缘的尝试

3.1打架:错识中心

3.2读书:回归正途

3.3上大学:走出边缘

第四章 边缘生成长引发的管理思考

4.1学校管理方面

4.1.1破除僵化的定势思维

4.1.2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

4.2家庭管理方面

4.2.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2.2反思父母的教育过程

4.3自我管理方面

4.3.1学会内省,寻找主观原因

4.3.2坚持努力,不断改善自己

第五章 结语

5.1关于效度

5.2关于推广度

5.3关于伦理道德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在经历了或持续或断续的教育改革之后,“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了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引。然而,这些理念形成的艰难过程恰恰反映了现行的教育中依然存在不以人为本,不关注每一个人发展的现象,教育场域中边缘化学生的存在即是明证。
  边缘化学生的存在是由被动性边缘化和认同性边缘化相互影响的结果。被动性边缘化是一种由外在力量把个体推向边缘而形成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后果,被动边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家长、教师或同伴有意或无意的不关心甚至漠视;而认同性边缘化则表现为个体对被动性边缘化的顺应,形成的认同性自我认知和认同性角色行为。被动性边缘化诱发了认同性边缘化,认同性边缘化反过来强化了被动性边缘化,形成了边缘化的“马太效应”,使得边缘化学生越来越被边缘化。
  因此,要使教育场域中的“边缘化学生”在已然形成的位置关系中走出来,需要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于学校而言,要破除僵化的定势思维,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于家长而言,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反思自身的教育方法;于“边缘化学生”自身而言则需要良好的自我管理,学会内省,坚持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