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后向关联分析的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6h】

基于后向关联分析的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历史背景

1.1.2研究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1.2.2技术路线

1.2.3研究方法

1.3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创新

1.4基本概念及释义

1.4.1上、下游行业

1.4.2投入产出

1.4.3后向关联

1.4.4前向关联

第2章 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述评

2.1跨国并购理论及实证研究

2.1.1理论假说

2.1.2实证检验

2.1.3近期研究

2.2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2.2.1国家经济安全定义

2.2.2外资对国家经济安全危害

2.2.3建立外资风险应答机制

2.3简要评述及本文指标选取

第3章后向关联:提高中间品生产技术水平的外溢渠道

3.1以截面数据为样本的技术外溢研究

3.2以面板数据为样本的技术外溢研究

3.3以外溢渠道为对象的技术外溢研究

3.3.1理论动因

3.3.2指标构建

3.3.3计量创新

3.3.4实证结果

3.3.5后向技术外溢的精确量化

3.4简要评述

第4章 中间品生产技术与跨国并购:基于双边垄断模型的分析

4.1上下游双边垄断模型建立

4.2垄断行业均衡利润的计算

4.2.1绿地投资模式

4.2.2横向并购模式

4.2.3纵向并购模式

4.2.4本土联盟模式

4.3 Shapley利润分配机制

4.3.1跨国并购带来收益递增性质的验证

4.3.2横向并购模式下Shapley利润分配

4.3.3纵向并购模式下Shapley利润分配

4.3.4本土联盟模式下Shapley利润分配

4.4并购模式选择及反跨国并购

4.4.1最优并购模式选择

4.4.2防范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龙头企业

4.5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间品生产技术与后向关联:基于双边寡头垄断模型的分析

5.1理论分析

5.2模型推导

5.2.1双边寡头垄断

5.2.2市场结构分类

5.2.3纵向并购机理

5.2.4后向技术外溢

5.2.5经济安全评估

5.2.6均衡市场结构

5.3本章小结

第6章市场竞争与后向技术外溢:基于我国的经验实证

6.1国内研究

6.1.1基于同行业内的研究

6.1.2基于外溢途径的研究

6.2模型、数据与计量方法

6.2.1计量模型建立

6.2.2数据样本指标

6.2.2回归方案选择

6.3实证检验结果

6.3.1后向外溢效应的检验

6.3.2企业集聚影响的检验

6.3.3技术差距影响的检验

6.3.4竞争强度影响的检验

6.3.5企业规模影响的检验

6.4本章小结

第7章 防范恶意并购、利用后向技术外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建议

7.1本土上、下游企业联盟

7.1.1保持企业经营理念的统一

7.1.2优化企业联盟的经营模式

7.1.3改善企业联盟的外部环境

7.2国有经济结构性优化

7.2.1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

7.2.2避免国有企业恶性竞争

7.2.3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7.3完善宏观政策导向体系

7.3.1明确"市场换技术"政策适用的范围

7.3.2增强本国下游行业三资企业的集聚

7.3.3鼓励本国下游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

7.3.4做大本国上游企业规模、强化竞争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跨国公司进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这些问题近年来不仅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我国坚持积极引进外资,包括允许跨国并购,给我国利用外资促进企业改组改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带来难得的机遇;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骨干企业给国家经济安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掀起了一场新的并购浪潮:并购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工、商领域迅速延伸到技术密集型的金融保险、能源交通以及重大装备制造业领域;廉价收购我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使得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积累的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流失;同时又严控技术转移,封锁核心技术。这种新的并购趋势削弱了我国技术研发平台,阻碍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威胁了国家经济安全。 当前,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国与国之间科技水平的竞争,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多种渠道,获取技术外溢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提高本国科技水平的一个便捷渠道。在新时期开放条件下,既要坚持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包括允许跨国并购,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因而,系统并深入地研究跨国并购对技术外溢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技术外溢提高本国行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首先,本文对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这两个层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进行简要评述,为下文建模时从东道国国家层面选取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家经济安全衡量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接着,本文探寻了跨国公司在广大发中国家产生技术外溢的主渠道,沿“截面数据→面板数据→外溢渠道”这一研究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数据样本、不同计量方案、不同外溢渠道下经验实证的对比,明确了上下游内外资企业间的后向关联渠道(Backward linkages)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产生技术外溢、提高中间投入品生产行业技术水平的可靠渠道。 通过建立上下游双边垄断模型,在中间投入品为非贸易品以及并购可带来收益递增的条件下,运用三阶段逆向推导法和Shapley值法,定性分析了本国上游行业中间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促使本土上下游企业组建联盟以抵御跨国并购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分析在跨国并购改变市场结构的前提下,本国上游中间品生产企业应如何尽可能地通过后向关联渠道挖掘技术外溢奠定基础。 在明确中间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保障本国龙头企业免遭跨国并购的重要意义以后,本文将上下游双边垄断模型扩展成为包含4家企业在内的上下游双边寡头垄断模型,借鉴了联盟博弈理论中具有“平衡贡献性质”的中间投入品价格谈判机制,从而使得行业利润在企业间的分配具有Shapley值性质的前提下,定性分析了下游跨国公司对上游龙头企业的纵向并购机理,以及在有跨国并购改变市场结构以及2种中间品生产技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在各市场结构中,通过后向关联渠道所获取的新技术对本国行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国家经济安全衡量指标。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当本国上下游企业联盟,与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方面取得一个均衡态势时,通过后向关联渠道所获取的新技术才会给本国行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带来最大化收益,此时后向技术外溢效应最大,国家经济安全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在得到定性分析结论后,本文以200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系数和1999-2006年间38个工业部类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造了反映后向技术外溢的后向关联渠道,实证结果表明:当内外资企业市场竞争处于均衡态势时,后向外溢效应为最大,且统计上显著。另外,分样本的检验结果还表明:上下游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越大、下游行业外资企业集聚程度越强、上游行业内外资企业竞争越激烈、上游行业内资企业规模越大,均有利于后向外溢效应的发生。 最后,本文依据定性分析结果和定量分析结论,提出了在新时期开放局面下,在建立互利共赢的引资机制下,如何利用来自跨国公司的后向技术外溢提高本国技术水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组建上下游企业联盟、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完善宏观政策导向体系等。 本论文的理论价值是将跨国并购、技术外溢与国家经济安全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通过建立上下游双边寡头垄断模型,借鉴了具有“平衡贡献性质”的中间投入品价格谈判机制,得到了跨国公司纵向并购机理、提高中间品生产技术以保障本国龙头企业免遭跨国并购,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实现后向外溢效应的结论,这为建立并完善和谐统一、互利共赢的新时期对外开放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本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则是从定性结论以及定量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后向外溢效应及其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为今后我国招商引资政策的调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市场换技术的再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方面可以指导我国企业更好地安排生产和投资的组合选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进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