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象学与建筑学交织的博览建筑场所体验研究
【6h】

现象学与建筑学交织的博览建筑场所体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博览建筑的源起背景

1.1.1 国外源起背景

1.1.2 国内源起背景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2.1 场所领域的研究

1.2.2 建筑现象学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对象

1.4 研究探讨的意义

1.5 研究分析的方法

1.6 论文结构和框架

1.6.1 论文结构

1.6.2 论文框架

第2章 现象学理论新思潮

2.1 胡塞尔及其现象学运动

2.1.1 创立现象学

2.1.2 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阶段

2.1.3 胡塞尔思想主体概念

2.1.4 胡塞尔思潮评述

2.2 海德格尔思想体系的转向

2.2.1 存在的差异性

2.2.2 周围世界

2.2.3 存在现象学的创新性

2.3 梅洛·庞蒂带来的现象学超越

2.3.1 知觉现象学王国

2.4 小结

第3章 现象学与建筑学的交织

3.1 面向建筑的场所精神

3.1.1 舒尔茨理论体系介绍

3.1.2 舒尔茨核心概念注解

3.1.3 诸要素的联系

3.2 锚固建筑

3.2.1 霍尔的建筑思维与实践

3.2.2 引申而来的体验建筑

3.3 小结

第4章 建筑现象学情境下的博览建筑

4.1 营造博览建筑的场所体验

4.1.1 不可或缺的场所体验

4.1.2 纷繁复杂的博览建筑及场所

4.2 探讨建筑现象学的介入

4.2.1 适用的现象学方法

4.2.2 建筑现象学的方法论

4.3 小结

第5章 博览建筑场所体验策略借鉴

5.1 设计中的策略

5.1.1 空间组织

5.1.2 光影特效

5.1.3 材质选择

5.1.4 形体推敲

5.1.5 技术运用

5.2 建筑本真感受

5.2.1 主题的隐喻

5.2.2 情节的波折

5.2.3 叙事的完整

5.3 小结

第6章 上海世博会代表性场馆探析

6.1 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

6.2 感性之都——法国国家馆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附录C(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文化空前繁荣,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极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于是乎人们需要一种建筑来承载这一切伟大的历史时刻。就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博览建筑开始登上时代建筑主流,同时博览建筑表达形式日新月异,博览建筑丰富多彩的主题又触发了文化发展的契机。科技进步,视野开阔为设计师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然而如何平衡博览建筑纪念意义的叙事性和场所体验的多样性依然是困扰设计师的一大难题。
  场所体验这一抽象词汇指由建筑空间、材质、光影等一切物质和人文因素所营造的建筑环境给人们的真实感受。在人们置身于建筑中那一刻由建筑师导演的剧作就拉开帷幕,人们确切感受到这精心安排的一切,尽管这种感受很难用直白语言去描述,却又真实存在着。虽然有天赋的建筑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已经那么轻车熟路,然而多数人在设计过程中过分关注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相互平衡,而忽略了最纯粹的因素,那么整个演出就注定会失败。
  就像当初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从没有预计过它会和建筑学产生对话那样,同样不妄图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真理”。本文通过现象学所提倡“直面事物本身”这一哲学视角和方法,记录博览建筑直接使用者“自我描述”的真实感受,并且借鉴分析大量博览建筑成功案例,探索出些许营造博览建筑场所体验的有效之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