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建构及空间形态研究
【6h】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建构及空间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基本概念的阐述

1.3.1 科技园

1.3.2 创新型科技园区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国内外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概述与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概述

2.1.1 国外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

2.1.2 国外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2 国内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概述

2.2.1 国内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

2.2.2 国内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3 我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3.1 我国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2.3.2 我国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创新型科技园区概述

3.1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内涵

3.2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理念更新

3.2.1 聚焦城市化演进

3.2.2 体现科技创新特征

3.2.3 关注人性化空间设计

3.3 相关理论分析

3.3.1 经济地理领域相关理论

3.3.2 规划建筑领域相关理论

第4章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建构

4.1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构成与设计要点

4.1.1 创新型科技园区功能的外延

4.1.2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内部功能

4.2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布局策略分析

4.2.1 功能分区

4.2.2 功能混合

4.2.3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布局方法

4.3 各功能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4.3.1 同功能的竞争关系

4.3.2 不同功能的互补关系

4.3.3 多功能间的辅助关系

4.4 功能建构的结构

4.4.1 三级结构

4.4.2 四级结构

4 .5 各功能子系统的布局形式

4.5.1 平行同步发展式

4.5.2 中轴分期发展式

4.5.3 核心平衡扩散式

4.5.4 混合滚动发展式

第5章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空间形态

5.1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区位分布与空间形态特征

5.1.1 城市内部型

5.1.2 城市近郊型

5.1.3 城市远郊型

5.2 创新型科技园区空间要素的组合形态

5.2.1 由点状空间串连的线形组合形态

5.2.2 以某一空间为中心其他空间环绕四周的集中式组合形态

5.2.3 线形与环形相结合的综合式空间组合形态

5.3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手法

5.3.1 向心式

5.3.2 线性式

5.3.3 轴线式

5.3.4 网格式

5.3.5 隐喻式

5.3.6 综合式

5.4 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5.4.1 宏观——与城市总体空间形象相结合

5.4.2 中观——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空间结构

5.4.3 微观——各功能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第6章 实例分析——南方创新科技园

6.1 项目背景

6.2 基地概况

6.3 规划原则

6.4 规划设计理念

6.5 功能结构

6.6 空间形态

6.6.1 规划空间结构

6.6.2 建筑单体空间形态

6.6.3 空间的人性化处理

6.7 交通组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科技创新毫无疑问成为推动当今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强大动力。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新态势,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突出。创新型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的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重要基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经济的增速及效益明显减缓,出现了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科技园区建设正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国内对于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缺乏实践经验与理论指导。因此,在规划设计层面对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探讨,从而形成一套能够有效指导创新型科技园区进行功能组织与空间架构的理论体系,是现阶段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实例论证,系统而全面地揭示了目前我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在功能建构与空间形态方面的方向性设计策略。全文共六章,第一章提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阐述了相关基本概念,分析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与理论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我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在功能建构和空间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阐述了基础理论,通过对经济地理与规划建筑领域的相关理论借鉴,探索适合我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建构,从园区的功能构成、各功能分区的设计要点、子系统间相互关系及功能布局的模式等方面探讨园区的功能建构方式。第五章则对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空间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园区的区位布局、各空间要素的组合形态、空间布局手法及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等方面探讨园区的空间形态模式。笔者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案例与系统化的论证,力求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探索出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功能建构与空间形态模式。第六章通过对参与的实践项目的详细介绍,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理论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希望通过对创新型科技园区功能与空间的分析,为国内建筑师和规划师在进行这方面研究、设计和建设时提供有用翔实的参考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