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社会评价的模式研究
【6h】

大学社会评价的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大学社会评价的一般研究

1.2.2 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分类研究

1.2.3 国内外的比较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概念界定

1.4.1 社会评价

1.4.2 大学社会评价

1.4.3 大学社会评价模式

第2章 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划分依据

2.1 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划分的理论依据

2.1.1 哲学社会评价论

2.1.2 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

2.1.3 教育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理念

2.2 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划分的现实依据

2.2.1 国内大学社会评价的实际情况

2.2.2 国外大学社会评价的实际情况

第3章 评议模式

3.1 评议模式的内涵及发展

3.1.1 评议模式的内涵

3.1.2 评议模式的发展

3.2 评议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3.2.1 评议模式的构成要素

3.2.2 评议模式的特点

3.3 评议模式的运行机制

3.3.1 评议模式的运行条件

3.3.2 评议模式的运行过程

3.3.3 评议模式的运行结果

3.4 案例分析:以《Cheers》杂志“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为例

3.4.1 形成及发展

3.4.2 构成要素及特点

3.4.3 运行机制

第4章 排名模式

4.1 排名模式的内涵及发展

4.1.1 排名模式的内涵

4.1.2 排名模式的发展

4.2 排名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4.2.1 排名模式的构成要素

4.2.2 排名模式的特点

4.3 排名模式的运行机制

4.3.1 排名模式的运行条件

4.3.2 排名模式的运行过程

4.3.3 排名模式的运行结果

4.4 案例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例

4.4.1 形成及发展

4.4.2 构成要素及特点

4.4.3 运行机制

第5章 认证模式

5.1 认证模式的内涵及发展

5.1.1 认证模式的内涵

5.1.2 认证模式的发展

5.2 认证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5.2.1 认证模式的构成要素

5.2.2 认证模式的特点

5.3 认证模式的运行机制

5.3.1 认证模式的运行条件

5.3.2 认证模式的运行过程

5.3.3 认证模式的运行结果

5.4 案例分析:以新英格兰学校和学院协会学校认证为例

5.4.1 形成及发展

5.4.2 构成要素及特点

5.4.3 运行机制

第6章 中国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6.1 历史回溯与现实反思

6.1.1 历史回溯

6.1.2 现实反思

6.2 中国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建构策略

6.2.1 认证模式的建构策略

6.2.2 排名模式的建构策略

6.2.3 评议模式的建构策略

6.2.4 大学社会评价体系的建构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社会化的充分体现。进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已逐渐走入经济社会的中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大学的力量,大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介入,社会力量参与大学评价的程度日益增强、形式日趋多样。大学社会评价不受评价者身份的限制,社会中的所有个体、群体以及中介机构都可以自由地发表对大学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促使高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高校办学的动力与活力,促使高校主动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调节,以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改进与加强对高校的宏观管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提供决策信息,从而为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创造必要条件。
  然而,由于我国大学社会评价起步较晚且发展不成熟,再加上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焦点都集中在大学排名上,现在不少人简单地认为大学社会评价就是大学排名,而对大学社会评价的另外两种模式——评议模式和认证模式缺乏认识。本文将重点对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划分作理论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大学社会评价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划分的理论依据(哲学社会评价论、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教育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理念)和现实依据(国内外大学社会评价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将大学社会评价划分成三种模式,分别是:评议模式、排名模式和认证模式。其次,分别深入探讨三种模式,追溯其缘起,描述其现状,揭示其内涵、构成要素和特点,并从运行条件、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三个方面来剖析其运行机制,然后结合典型案例来分析每种模式的具体运行情况。最后,对我国大学社会评价历程进行历史回溯,并结合上述研究结论对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