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与泛义动词相关的构式的历时演变研究
【6h】

与泛义动词相关的构式的历时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与泛义动词相关构式的以往研究

一 关于泛义动词的说法和理论探讨

二 针对泛义动词的个案研究

第二节 与泛义动词相关构式的理论基础

一 理论研究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泛义动词+V”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一节 “取V”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一 从“取N 具体”到“取N 抽象”

二 从“取N 抽象”到“取V 心理”

三 从“取V 心理”到“取V 具体”

四 从“取V之”到“取V”

五 “取X”构式网络

第二节 “加V”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一 从“加Φ”到“加ON”

二 从“加ON”到“加V”

第三节 “加以V”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一 从“加N1以N2”到“加以N”

二 从“加以N”到“加以V”

三 “加以X”的构式网络

第四节 “打V”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一 从“打N 具体”到“打A 性质”

二 “打N”“打A”的主类扩展

三 从“打V 具体N”到“打V 具体”

四 “打X”的构式网络

第三章 “作X”“做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一节 “作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一 从“作Φ”到“作+OA→N”

二 “作N”的主类扩展

三 “作X”构式网络

第二节 “做X”的构式变化

第四章“搞X”“弄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一节 “搞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二节 “弄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五章“进行X”“给予X”“给以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一节 “进行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二节 “给予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第三节 “给以X”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泛义动词是和表示具体动作动词相对而言的一类词,如“取、加、作、打、搞、做、弄、进行、给予、给以”等。它是由实义动词泛化为泛义动词,有些泛义动词继续虚化,最终演变为虚义动词。泛义动词是在特定的构式中形成的,在泛义动词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构式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本文分为五个章节,以构式演变为纲,考察泛义动词所在构式的历时演变。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为泛义动词和泛义构式定性,其次通过概述与泛义动词相关构式的以往研究,确定前人已经意识到在具体环境下分析语义,只是没有提出构式的概念。最后引出构式理论,为接下来泛义构式的构式化和构式变化确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考察“取、加、加以、打”等泛义动词所在构式的演变过程。泛义动词“取”所处的构式经历两条演变路径:一是从“取N具体”到“取OVP→N”“取N抽象”,从“取N抽象”到“取V”的构式化过程,其中“取V心理”和“取V具体”的出现推动“取V”构式的巩固和成熟。另一条路径是由“取N具体”到“取而V之”,由“取而V之”到“取V之”,最终演变为“取V”的构式化历程。“取V”的主类扩展、句法-语义扩展对这一构式的形成起推动作用,唐宋时期“取V”构式衰落,“取”发展为泛义动词。“加N”在先秦时期出现从“加N抽象”到“加V”,从“加V”到“加VO”,“加”演变为泛义动词,中古以后“加V”构式衰落。“加以N”的源构式为“加N1以N2”,从“加N1以N2”到“加以N”,再由“加以N”到“加以V”的构式化历程。“加以”直至现代汉语使用频率仍较高,“加以”虚化为虚义动词。“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原来的“打N具体”演变为“打VN”,隋唐时期一方面有“打N具体”到“打N抽象”的构式化,另一方面“打VN”演变为“打V之”,宋代以后从“打V之”到“打V具体”再到“打VO”“打V”经历了两次构式化。“打V”构式直到现代汉语还经常出现,搭配成员扩展到其他动词,“打V”的组合的透明度不断降低,“打”发展为虚义动词。
  第三章是“作”“做”所在构式的演变过程,从“作?”到“作N抽象”只经历了一次构式化,表现为“作”后出现新的节点OA→N,“作?”的形式和意义都发生变化,新构式表示为:[作+OA→N]?[做某事];随着抽象名词使用频率的增加,“作+N抽象”抗拒“作+N具体”的压制形成新的构式:[作+N抽象]?[使某事发生]为构式变化。“做”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具有从“做N具体”到“做+NP+VP”的构式化过程,明清时期“做+NP+VP”构式核心转移到VP上,“做”虚化为介词。
  第四章“搞”“弄”所在构式的演变过程为: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大多为异体字,直到清代“搞”单用或带补语表示具体动作义,现代汉语中“搞N抽象”和“搞VP”出现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搞N具体”,“搞”表示宽泛的“做”义。“弄”从“弄?”到“弄N具体”,由“弄N具体”到“弄N抽象”,再演变为“弄VP”,发生了三次构式化。“搞”“弄”虽然都可带抽象名词或动词性成分表示抽象行为,但相较于其他泛义动词,他们仍具有动作性。
  第五章“进行”“给予”“给以”产生的时间较晚,“进行V”主要出现了两次构式化过程,从[S+进行+N处所]?[向某地行进]到[V+N+进行]?[伴随某动作行进]为第一次构式化;现代汉语中[N抽象+进行]?[持续做某事]分别向三个方向发生第二次构式化,产生[S+进行+ON]?[做某事]、[S+进行+V]?[抽象动作+具体动作]和[S+进行+OV→N]?[从事某抽象活动]三个新构式。“给以”是由“给与”演变而来,从[S+给予+N具体]?[使某人得到具体某物]到[给予+V]?[作出某具体行为],“给予+V”经历了一次构式化,两次构式变化。“给以”最早在魏晋时期出现,唐宋时期扩展。“给以”的出现也正处于“加以”的发展阶段。从[给以+N具体]?[使某人得到具体某物]到[给以+OV]?[进行某种活动]共发生一次构式化,两次构式变化。

著录项

  • 作者

    余旭;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文正;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构词法;
  • 关键词

    泛义动词; 构式; 历时演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