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
【6h】

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0.1 General Purpose of the Study

0.2 Research Supposition and Creative Work

0.3 Research Approaches

Chapter 1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1.1 Definition: Alterity and Difference

1.2 Difference and Translatability

1.3 Difference and the Ethical Turn of Translation

1.4 The Ethics of Difference

1.5 Summary

Chapter 2 On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and Fluency

2.1 Domestication

2.2 Foreignization

2.3 On Fluency

2.4 Summary

Chapter 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Xu Yuanchong and his Translation Theory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Xu Yuanchong

3.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Xu's Translation Theories

3.3 Xu's View on Fluency

3.4 Summary

Chapter 4 Text Analysis of some Pomes Translated by Xu

4.1 On the Translation On Climbing Youzhou Tower

4.2 On the Translation Fishing in Snow

4.3 On the translation Farewell to Vice-prefect Du

4.4 On the translation Starting for the Front

4.5 On the translation On the Stork Tower

4.6 On the Translation Sitting Alone on Mountain Jingting

4.7 On the Translation Seeing Meng Haoran off the Yellow Crane Tower

4.8 On the Translation Farewell to a Friend

4.9 On the Translation On the West Stream at Chuzhou

4.10 On Translation A Tranquil Night

4.11 On Translation Out of the Great Wall

4.12 On the Translation The Swan-Song

4.13 Summar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翻译与美学通过语言联系起来,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这一研究模式在中国翻译史上占了重要的篇章。从三美的视角来谈古诗翻译,不可回避的一个人物就是许渊冲。许渊冲在翻译汉语古诗时提出:诗要求美,译要求真;把美的诗译得不美,不能算是存真;只有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量求美,才是译诗的原则。在许渊冲看来,原诗(汉语古诗)具有“音美、形美、意美”,因此在翻译汉语古诗时,自然要把这些“美”创造性、艺术性地再现出来。
   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经历了文化转向,扭转了语言学翻译研究的独占鳌头的局面。文化派翻译研究者着眼于源语与译语的差异,对翻译过程中的作者与译者、作者与读者、原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以及各自所处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翻译也有了更加宏大的审视视野。
   对翻译而言,“异”与“同”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翻译研究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异”与“同”问题相遇,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则基于“同”。我们知道,英语与汉语是两门迥异的语言。在翻译汉语古诗时,译者有各自的目的取向,因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这势必造成不同的翻译结果。究竟是采取归化以追求译文的流畅,对文本进行收编,还是采取“异化”以昭示非激进的不合作以保存差异、保持交流中的语言文化自主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会造成不同的翻译文本。而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话语权争论激烈的今天,是时候对翻译重新思考了。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异化是“指生成目标文本时会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它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是指“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以使目标语读者对外来文本的陌生减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类型,它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把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引入汉语古诗翻译研究,无疑带来了新的发现和思考。
   汉语古诗是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通过翻译向其他国家推介中国古诗,无疑会增进世界他国家对汉语古诗的认识,让世界其他国家的诗歌爱好者了解中国文化。许渊冲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译者,他一生孜孜追求通过翻译让汉语古诗走出中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让人敬佩。许先生主张在汉语古诗翻译中追求“三美”,该主张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和以散文形式翻译汉语古诗翻译主张的背离。然而在他的翻译中,我们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研究认为,许渊冲从三美的角度来谈诗歌翻译,很大程度是主张以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来翻译汉语古诗;其译文主要以追求行文流畅、语言优美为主要特征,却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原诗文本的异质性。
   文章第一章介绍了差异、差异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差异理论下翻译的伦理转向;第二章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及在翻译中追求通顺实为归化的翻译策略;第三章简要介绍许渊冲及其翻译理论;第四章是对许渊冲英译汉语古诗的文本分析,指出许渊冲汉语古诗翻译的特点,即追求行文流畅、语言优美;第五章为文章结论部分,提出译者要按照汉语古诗的本原面貌来翻译汉语古诗,尊重差异是求美的基础。考虑到“美”是个差异性(相对)的概念,汉语古诗中的“美”与英语译文中的“美”未必总是对等的。为此,译者应该通过提示、补偿、加脚注等努力,以还原其本原面貌。只有这样汉语古诗翻译才能够使国外读者了解汉语古诗。这也是诗歌翻译译者应有的基本翻译伦理态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