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扫描观照下中国古诗的语篇连贯分析——以唐诗《枫桥夜泊》为例
【6h】

心理扫描观照下中国古诗的语篇连贯分析——以唐诗《枫桥夜泊》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基本原因在于连贯是语篇的一个根本特征。现有对语篇连贯的分析基本是从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和语篇功能理论出发,而中国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增加其内涵,故对于中国古诗词的分析,采用衔接理论尚有其不妥之处。因此这就需要调动大量的认知运作,不能简单地将连贯和衔接结合处理。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逐步展示了其独特的用处及魅力。认知语言学认为连贯主要还是取决于读者心智的连贯性,因为对连贯起作用的是人们复杂的心理机制。以往对诗词的研究多是从表层或显性的衔接手段出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视角。本论文着眼于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新的视角——心理扫描理论,以唐诗《枫桥夜泊》为例,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连贯进行一个初步的探析,分析其在却反显性衔接手段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语篇连贯,并发掘从认知语言学出发分析诗词的可行性。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引言概述了诗词语篇连贯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以及意义,并指出心理扫描理论在诗词分析中的必要性。
   第一章,首先回顾了连贯的定义以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然后介绍国内外有关古诗词连贯研究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
   第二章,全面系统的阐释了心理扫描理论,奠定本文的理论框架。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心理扫描理论的重要概念及其理论进行界定。在此部分的最后,作者结合实例分析心理扫描理论的特点,为建构新的连贯模型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章节。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以语义连贯为核心,构建一个新的连贯分析的理论视角。本章主要研究在心理扫描视角下,读者如何使原文在头脑中概念化,以及该理论如何从顺序扫描以及整体扫描方面影响读者阅读诗篇。并结合我国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指出这种理论视角能使读者在深刻理解诗词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化来重新构建全文,突出作者的意图,使读者全面领会诗词的深层含义。
   结论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升华。在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出顺序扫描与总体扫描并不存在严格的分野,而是构成一个从动态识解向静态识解依次过渡的连续统。典型的顺序扫描和总体扫描方式仅仅代表了连续统的两端,更多的情况下两者只是相对而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作者认为在心理扫描观照下对中国古诗词的连贯性进行研究是可行的,并可以为古诗词连贯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但仍需要大量实例来加以论证。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心理扫描理论应该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文体的分析,这就对今后文体连贯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