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陶渊明诗意人生的实现及其美学意义
【6h】

陶渊明诗意人生的实现及其美学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与诗性彰显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诗人精神生命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有诗意韵味。 魏晋以来的政权倾轧,带给社会的是动荡不安,而给诗人的则是心灵的煎熬。陶渊明一生自有其悠然自得,但这是凤凰涅槃后的蜕变,诗人也曾经于官场与自我之间有所迷失,但的悲哀惆怅源于斯,他的快乐超脱源于斯,但是现实并没能左右诗人,在进退出处的困顿中,诗人洞见了内心的渴望,诗意在这样的窘迫中滋生、蔓延、最终达成,这是诗人陶渊明审美心理机能在痛感中的澄明,是诗人人生境界的通达与超越。 陶渊明的生活就是蛰居柴桑的生活,儒道玄学与隐逸风流交融于诗人内心,平和了诗人的内心,柴桑的人文故旧则是诗人高蹈独行的典范,他们成就了诗人内心的文化底蕴。然而几度进退的浮沉,让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左右为难,苦难伴随着陶渊明一生。从人类心灵的角度深入研究,诗人的诗意超脱,来自心灵的澄明与理性的反思。因而我们试图从心灵的艺术化彰显和诗性之思的敞开,来探讨诗人的心灵变化与反思意识带来的人生境界超越,及其在陶渊明人生中的诗意转化。陶渊明的人生是苦难超脱的一生,他的人格特质促生的内心虚空与精神生命的边缘化,消解了诗人心灵的混沌;而在诗性之思的敞开中,痛感的斗争得以化解平息,超越了进退的挣扎,诗人走得更高更远,向人生发问,向人生思考方式发起反思。这样的诗意人生建构折射出来的光芒,照见了大众消费文化带来的人类精神缺失,因而,我们在陶渊明的智慧人生中也能促成自我诗性思维的发现与精神生态的和谐。陶渊明,用诗意人生照亮了自我,也照亮了后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