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度分析
【6h】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理论价值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评述

1.2.2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在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评述

1.2.3 协同学的研究评述

1.2.4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研究二者关系的适用性

1.3 相关概念解释

1.3.1 金融创新的内涵

1.3.2 经济增长的内涵

1.3.3 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

1.3.4 协同学的内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第2章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2.1 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

2.1.1 金融创新的兴起阶段(1587年至20世纪50年代末)

2.1.2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2007年)

2.1.3 金融创新的成熟阶段(2008年至今)

2.2 广义虚拟经济下金融创新的主要趋势

2.2.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2.2.2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必然产物

2.3 广义虚拟经济中金融创新的新形势

第3章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模型及实证分析

3.1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关系

3.2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有序度模型

3.3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协同测度模型

3.4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系统协同演化的实证分析

3.4.1 序参量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3.4.2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3.4.3 序参量指标数据的赋权

3.4.4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系统的协同度评价

第4章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度的预测

4.1 BP神经网络原理

4.2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预测模型的基本描述

4.3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与求解

4.4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系统预测的实证分析

4.4.1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序参量预测

4.4.2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有序度及协同度预测

4.5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模式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紧密联系。学者们在研究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大都局限于狭义虚拟经济。现阶段全球经济迎来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广义虚拟经济新时代,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伴随有新经济理论的诞生,对于传统经济理论缺乏很好解释的经济现象,新经济理论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引领新的价值创造。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是新时代的“点金石”,基于该视角研究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在研究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和协同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指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的主要趋势是互联网金融。然后结合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特征,根据合理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可比较性原则选取了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了以两个子系统序参量的协同度模型,并实证分析了2005年-2012年间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有序度和复合系统的协同度,研究发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程度逐年提高。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3年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度,预测结果显示2013年的系统协同度与2005-2012年间系统协同度的预测趋势一致,提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模式。
  通过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是广义虚拟经济下金融创新的主要趋势,以人为本、注重感知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特征均渗入到互联网金融中,这恰好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大概路径是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同步协同发展。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交互过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通过减少交易成本、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创新效率、有利资源配置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等方面推动赋予广义虚拟经济内涵的经济增长,而包含品牌、文化、创意、人文艺术和服务等信息要素的经济增长则通过金融创新产权激励、金融创新者的公平收益、金融创新的政府力量和金融创新机构内部激励四个因素来促进金融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