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
【6h】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创新点

摘要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

一、工业和农业

二、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三、工业反哺农业

第二节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工农关系理论

二、二元经济理论

三、剩余理论

四、农业经济学理论

五、公共选择理论

六、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中国农业支持工业的历程及其发展评价

第一节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

二、改革开放以来

第二节农业支持工业的评价

一、奠定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贡献

三、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四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农业竞争力

四、粮食安全的保障

五、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第二节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可行性

一、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基础

二、现有的工业经济实力为农业提供强大支撑

三、城市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带动功能显著

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推进

五、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第五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与成效

第一节政府财政支持

一、支农资金的绝对额

二、支农资金的相对额

三、支农财政的结构

第二节城乡收入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比较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第三节农村社会保障与户籍制度

一、农村社会保障

二、户籍制度与农村教育

第四节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扶植农村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

二、加大财政和社保支持力度充实产业化发展

第六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工业反哺农业动力不足

二、财税体制不完善,反哺农业结构不合理

三、工业反哺农业手段单一,缺乏社会化反哺

四、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反哺农业的效率低

五、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业剩余流失

六、工业反哺农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不健全

第二节工业反哺农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的体制制约

二、工业发展水平有限、反哺能力弱的制约

三、传统农业承接工业生产力外溢能力有限的制约

四、反哺承受主体过于分散的制约

五、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滞后的制约

六、反哺农业法律不健全的制约

第七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

第一节政策反哺

一、加大财政政策向“三农"倾斜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制度反哺

一、社保体系

二、土地制度改革

三、户籍制度

四、农民工就业制度

第三节科技反哺

一、科技反哺的重要性与问题

二、改善农业科技条件

三、大力培养高质量的农业科技队伍

四、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

第四节产业反哺

一、工业反哺农业的重心是产业支持

二、特色农业发展

第五节就业反哺

一、增扩农民就业渠道

二、引导多元化就业

三、加强农民教育

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第八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关系

一、引言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

第二节农业增长及其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

四、政策建议

第九章国外与中国台湾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一、美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二、欧盟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三、日本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第二节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一、韩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二、中国台湾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一、印度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二、巴西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

第四节总结与启示

一、工业反哺农业的异同

二、国际工业反哺农业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十章促进中国工业反晡农业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

一、建立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消除反哺制度屏障

二、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和管理就业机制

三、促进城乡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整合

第二节提高工业实力,增强反哺农业能力

一、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丰富反哺农业手段

三、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引导城市工业适度向农村转移

第三节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容纳能力

一、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

二、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

三、培养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四节建立和完善反哺农业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

一、制定有利于反哺农业的法律法规

二、构建法律为主的反哺农业长效机制

三、加强反哺农业的执法监督

第五节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反哺农业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财力相匹配的反哺农业机制

二、改革和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第六节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反哺农业

一、引导工业和社会资金向农业领域转移或扩散

二、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在校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国家的工业化是一个带世界性的问题。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都得力于进行了“产业革命”和实现了“工业化”。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状况:一种是农业与工业互为协调发展的工业化,即在重视工业发展的同时不忽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这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业化;另一种是在工业与农业中着重强调工业的发展,将农业放在工业的从属地位,通过过度抽取农业资源来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要素,从长远来看这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工业化。国外走过工业化历程的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初期,一般都采取了农业保护和支持工业的战略,当工业化趋于成熟阶段,则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进程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然而,相比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由于受到其弱质性以及工业化初期为工业化发展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影响,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工农关系呈现极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矛盾日益凸显。不仅如此,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顺利完成、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的过程中的严重障碍。由于至今也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的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可直接为中国提供借鉴与参考,所以中国必须立足自身国情,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与途径。2004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标志着中国已正式、全面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此后,从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11年的1号文件中都着重强调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并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因此,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问题研究,不但能够为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提供政策思路和决策指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参考,而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指导社会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对中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进行的研究,在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工业反哺农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工农业发展的历程,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面板数据VEC模型、回归分析、统计描述等方法予以验证,论证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及其成效,实证检验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工农关系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显性特征,深刻剖析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及其政策建议。 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十章。第一章:绪论。阐明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及评述,简要阐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二章: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理论基础。从工农关系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剩余理论、农业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视角进行基础理论的阐述。第三章:中国农业支持工业的历程及发展评价。回顾了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历程,分别从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以后两个大阶段进行论述,并就农业对工业的巨大贡献予以总结。第四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别从农业的特性、问题、趋势以及工农业间的相互关系对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与成效。从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社会保障与户籍制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运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及成效进行分析。第六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中国工业反哺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二元经济结构明显,财税体制不完善,反哺手段单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法律保障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并详细分析其原因之所在,主要是受到了体制、发展水平、能力、反哺主体、农村金融组织、农业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制约。第七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分别从政策、制度、科技、产业、就业等方面阐述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第八章: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证分析。一方面,通过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量化分析,呈现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相引领的不同阶段的趋势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量化模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和途径,以及农业增长因素与工业化、城市化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第九章:国际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及其启示。分别对发达国家与地区(美国、欧盟、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韩国、中国台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印度、巴西)的工业反哺农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启示。第十章:促进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对策建议。分别从制度、经济、法律等维度针对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 1、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有关工农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际,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从农业、农村、农民角度全面分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命题,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研究,突破了狭义的支持、保护农业的理论。 2、深入分析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主要是政策反哺,包括加大财政政策向“三农”倾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反哺,包括社保体系、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农民工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科技反哺,包括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改善农业科技条件,大力培养高质量的农业科技队伍等;产业反哺,包括构建产业反哺的机制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就业反哺,包括增扩农民就业渠道,引导多元化就业,加强农民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 3、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对策。主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提高工业实力,增强反哺农业能力;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容纳能力;建立和完善反哺农业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反哺农业机制;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反哺农业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1)中国虽然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中后期阶段,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工农产业间的发展,政府应该如何介入,如何清晰市场与政府的不同主体的角色分工?(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与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新情况,与过去的工业反哺农业相比,是否会发生新的变化,如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3)工业反哺农业不单单是经济,更多地涉及到政治因素,政府体制和政策设计,这些都对工业反哺农业的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更全面地分析?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代娟;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 学科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秀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 工业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