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兼及普通中学生和未成年犯的比较
【6h】

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兼及普通中学生和未成年犯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选题的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方法

1.3论文的结构框架

2文献综述

2.1自我同一性概述

2.1.1相关概念

2.1.2自我同一性的理论基础

2.1.3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现状

2.2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行为的概述

2.2.1相关概念

2.2.2国内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2.3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2.4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2.4.1国外研究的局限

2.4.2国内研究的局限

3研究设计

3.1研究假设

3.2研究方法与思路

3.3研究对象

3.4测量工具

3.4.1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

3.4.2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行为量表

3.5研究步骤

3.5.1问卷的预测

3.5.2正式施测

3.5.3重测

3.5.4数据录入和分析

4研究结果

4.1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分析

4.1.1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1.2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4.2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研究结果

4.2.1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4.2.2意识领域同一性状态

4.2.3人际领域同一性状态

4.3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行为的研究结果

4.3.1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4.3.2普通中学生与未成年犯的比较

4.4自我同一性状态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关系的研究结果

4.4.1意识同一性状态与社会适应性行为的方差分析

4.4.2人际同一性状态与社会适应性行为的方差分析

5讨论

5.1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结果的讨论

5.1.1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趋势

5.1.2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性别差异

5.1.3普通中学生与未成年犯的比较

5.2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行为研究结果的讨论

5.2.1青少年良好适应行为的发展特征

5.2.2青少年不良适应行为的发展特征

5.2.2普通中学生与未成年犯的比较

5.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社会适应性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讨论

5.3.1意识形态领域同一性状态与社会适应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5.3.2人际领域同一性状态与社会适应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6结论与反思

6.1结论

6.2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适应与发展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也是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二大课题。自我同一性问题涉及到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形成是人格完善的标志,是最佳心理功能的一个方面。社会适应性行为是个体对具体的社会环境要求的适应,是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外在体现,是测量社会成熟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尺度。因此,研究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特点、规律及二者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采用横断设计,使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和社会适应性行为量表,分别对480名普通中学生和115名未成年犯进行了团体施测。首先,通过问卷预测,对问卷进行修订和信效度的检验,再以修订后的问卷正式施测,然后运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探讨同一性状态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发展特征,最后通过方差分析考察同一性状态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各个层面的关系。 结果发现: 1、就13~18岁的青少年而言,不同年龄的各同一性状态的人数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每个年龄段同一性状态的分布一致,即同一性延缓者的比例最高,占60%左右,然后依次是同一性扩散、早闭和获得。 2、从同一性状态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意识领域,处于同一性获得、扩散和早闭状态的人数比例在不同年龄段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性延缓者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在人际领域,除了同一性早闭者的比例在不同年龄出现反复以外,其它三类个体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普通中学生而言,处于不同同一性状态下的男女生比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良好适应行为呈现下降趋势,男女生的差异显著,且在具体因子上有不同的表现;不良适应行为呈现上升趋势,尤以神经症行为突出,且男生在三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女生。 4、未成年犯与普通中学生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上的人数分布相似,且未成年犯的同一性状态遵循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发展轨迹。普通中学生和未成年犯在良好适应行为表现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因子上存在差异;未成年犯的不良适应行为无论是在总体水平,还是具体因子上均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5、意识同一性状态者在良好适应行为的整体表现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具体因子上差异不同,其中意识扩散者的表现水平最高;人际同一性状态者在良好适应行为的整体表现水平上及具体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6、意识同一性状态者在不良适应行为的整体表现水平和三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意识扩散者的表现水平最低。人际同一性状态者在不良适应行为的整体表现水平上及具体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