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格位理论、话题结构与被动句的生成机制
【6h】

格位理论、话题结构与被动句的生成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话题和扩充的格位理论

1.1话题和话题移位

1.1.1关于话题的争论

1.1.2我们对话题的看法

1.1.3自然话题和非自然话题

1.2格位理论和扩充的格过滤器

1.2.1经典格过滤器

1.2.2扩充的格过滤器

1.2.3句子意义明确的情况下,出错的不能是名词的位置而只能是动词的形态变化

2.被动句的形成

2.1研究的历史

2.2经典生成语法中被动句的生成过程

2.3经典模拟的不足

2.3.1前提的不足

2.3.2被动句的发展不支持传统模拟

2.3.3儿童语言习得不支持经典模拟

2.3.4被动句的运用不支持经典模拟

2.3.5小句形成被动句与经典模拟的矛盾

2.3.6汉语特有的保留宾语也是一个特例

2.3.7汉语被动句可以无形态变化

2.3.8双宾的被动句问题用“动词的形态变化”也很吃力

2.4我们的想法

2.4.1英语中的被动句形成过程

2.4.2汉语被动句的形成过程

2.4.3对我们模拟的小结

2.5两种理论的差异

2.5.1前提不同

2.5.2两者的深层结构不同

3.关于我们分析的证明

3.1被动句的比较研究

3.2被动句在统计和应用中的证明

3.3儿童语言习得的证明

4.我们用这种模拟过程来解释在经典模拟下不能解决的问题

4.1关于“被杀了小王”不合法的问题

4.2儿童习得语言的问题

4.3解释为什么在主动和被动都能够表达同一完整意义时还选用被动句

4.4解释为什么使用被动句和使用哪个被动句的问题

4.5解释汉语被动句和英语被动句的差异

4.6解释汉语中的保留宾语问题

5.化简功能语言学家M.A.KHalliday关于被动句的分析

6.被动句形成的条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乔姆斯基之前的描写主义认为被动句和主动句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两者是互不相干的语言现象和互不相干的语法问题;乔姆斯基不但承认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且认为被动句是由相应的主动形式转化而来的。乔姆斯基认为被动句和主动句之间就是一种转化关系。生成语法学家用经典格位理论模拟了这一转化过程,认为被动句形成是由于动词发生了被动化的形态变化,使得动词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动词,动词不再具有给外主目语指派题元角色和给补足语指派格位的能力,名词为了得到格位指派必须从补足语位置移位到主语位置;这样就形成了表层结构的被动句。这种理论以经典的格位理论为理论依据,已经成为非常主流的观点。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模拟过程和事实有出入,我们在扩充的格过滤器理论下重新模拟了被动句的转化过程,认为被动句的转化是话题的选择和扩充的格过滤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于在深层结构中选定了非自然话题发生了移位,为了满足扩充的格过滤器,迫使动词发生了形态变化,形成了被动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