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6h】

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缘起与研究现状

一、问题的缘起和新故事文体发展史的分期

二、新故事发展过程中文体性质研究的述评

第二节选题意义及论文特色与创新

一、选题的意义

二、论文特色与创新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源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材料的来源

第四节相关学术概念

一、民间故事、新故事、新民间故事

二、新故事编讲主体

三、文体

四、主题

第一章20世纪上半叶文艺的民族化与新故事文体的萌芽

第一节通俗故事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路径

一、强国富民:“言文一致”与民间语言资源的发现

二、救亡图存:“文艺大众化”与文学民族形式的重构

三、服务群众:“文艺为工农兵”与文学通俗化的路径

第二节文学通俗化:新故事文体萌芽期的形态研究

一、通俗故事的创作概况

二、通俗故事的语体特征

三、通俗故事的结构形式特征

第三节战时文化与通俗故事的主题研究

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主题

二、群众觉醒主题

三、新英雄主义主题

小结 新故事萌芽的土壤:知识分子之“文”与群众之“言”的合流

第二章20世纪中叶故事叙事传统的复兴与新故事文体特征的初步确立

第一节群众故事讲演活动的兴起与新故事性质的讨论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与群众故事讲演活动的兴起

二、新故事文体性质的第一次大讨论

第二节多元酝酿:“新故事”文体确立初期的形态梳理

一、语体形式的借鉴与创新

二、结构形式的借鉴与发展

第三节新故事的主题与类型

一、“服务中心”;新故事的主题研究

二、“塑造典型”:故事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小结 新故事产生的基础:群众“言文”合流的初兴(上)

第三章“文革”时期故事叙事传统异化与新故事文体蛰伏

第一节“文革”时期新故事活动与文体性质的研究

一文化领域阶级斗争的开展与“革命故事”活动的兴起

二、“文革”时期新故事文体性质的研究

第二节异化与继承:“文革”时期新故事的文体特征

一、“革命故事”对新故事文体的异化

二、“地下文学”对新故事文体的发展

第三节“文革”时期新故事的主题与类型

一、图解政治:“革命故事”的主题与类型

二、再现革命:“地下文学”的主题与类型

三、拨乱反正:粉碎“四人帮”后新故事的主题与类型

小结 故事传统的异化与蛰伏:群众“言文”合流的初兴(下)

第四章改革开放后民间叙事传统的回归与新故事文体的发展

第一节故事传统的回归与“新故事”性质再讨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新故事文学的繁荣

二、新故事文体性质的第二次大讨论

第二节回归民间:新故事文体特征的明确和发展

一、语体特征:群众口语的学习与现代语言的引进

二、结构形式:传统故事的继承与现代手法的借鉴

第三节麦田守望:新故事的主题与类型研究

一、回归生活:新故事主题的多元化

二、融通中外:新故事类型的多样化

小结 新故事的成熟:群众之“言”与群众之“文”的合流

第五章聆听历史 走向未来——新故事文体性质特征的总结与余论

结语 新故事文体的性质特征与定位

一、新故事文体特征的总结

二、新故事文体的定位与价值

余论 论新故事与民间故事关系

一、新故事与民间故事的关系研究述评

二、再论新故事与民间故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故事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故事文学样式,它与传统民间故事一起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文学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故事已经成为中国群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并受到国外友人的喜爱。2002年6月15日对故事期刊(报)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52种故事类期刊,月发行量863万册左右。在全国近二百多家文学类期刊中故事期刊占不到1/7,而它们的期发数的总和却是文学类期刊期发数总和的7倍。①作为一个拥有庞大接受群体的、具有独立性的文学种类,学术界从学理上探讨新故事文体的独立性的研究相对于文体本身的发展来说较为滞后,长期以来淹没在对新故事的属性与创作理论的研究当中。新世纪的到来为新故事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新故事从何而来,将往何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为群众性文学样式的效能等成为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是系统梳理新故事文体发展史,并论证其文体独立性的专门研究。本文将新故事文体的发生与中国社会、语言文学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对其文体发展历史进行追溯和整理,探究它从何而来,并对新故事的主要文体特征分阶段进行整理,力求在历史线索和共时特征上以充分的论据证明其文体独立性,最后综合总结其文体特征。以期为新故事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学体系有所裨益。 导论:概述全文构思和写作线索。重点论述了选题的缘起与研究价值,梳理了新故事属性和文体性质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动态,阐明了论题的内涵、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20世纪上半叶文艺的民族化与新故事文体的萌芽。本章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新故事文体萌芽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新故事文体特征(包括语体、结构形式、主题意旨)逐步被发掘、模仿、融通结合的形成、发展路径;二是对这个时期属于新故事体系的文学类型(包括讲演小说、通俗故事、英雄传奇和整理创作的民间故事)在语言、形式结构、主题方面表现出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三是萌芽期新故事群众性的表现和实现程度。 第二章:20世纪中叶故事叙事传统的复兴与新故事文体特征的确立。本章主要整理建国后至文革前新故事讲演活动、创作活动的历史;梳理新故事作为新型文体样式进入文学、民间文学研究者视野时的学术研究概况;考察新故事文体特征确立初期在语言、形式结构、主题方面表现出的文体特征,以及新故事群众性的具体表现和实现程度。 第三章:“文革”时期故事叙事传统的异化与新故事文体的蛰伏。本章主要整理“文革”时期“革命故事”与“地下文学”中手抄本故事(流传故事)的创作、传播活动的历史;梳理新故事编创理论研究者和民间文学研究者对“文革”时期新故事文体性质的研究概况;分析“文革”时期两种新故事在语言、形式结构、主题方面表现出的对文体特征的变异与拓展情况,以及两种故事群众性的不同表现和实现程度。 第四章:改革开放后民间叙事传统的回归与新故事文体特征的成形。本章主要整理改革开放后至二十世纪末新故事的组织、编创及传播活动:梳理新故事文体发展和文体性质研究繁荣阶段学术界对新故事文体性质的研究概况;考察这一时期新故事在语言、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表现出的多向性文体特征,以及新故事群众性的具体表现和实现程度。 第五章:聆听历史走向未来--新故事文体性质特征的总结与余论。本章梳理新故事在发展历史中文体特征的相同与不同,总结文体的核心特征及研究价值,并在前述的基础上再论新故事与民间故事的关系,提出新故事文体研究应关注的其它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