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回声提述理论的汉语言语反语的语用研究
【6h】

基于回声提述理论的汉语言语反语的语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1.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Thesis layout

2. Literature Review

2.1 Relevant studies abroad

2.1.1 Semantic approach

2.1.2 Pragmatic approach

2.2 Relevant studies in China

2.2.1 Pragmatic field

2.2.2 Cognitive semantic field

2.3 Verbal irony

2.3.1 Definition of verbal irony

2.3.2 Classification of verbal irony

3. Theoretical Basis

3.1 Relevance theory

3.2 Echoic mention theory

3.2.1 The use of interpretive representation

3.2.2 Echo

3.2.3 Implicit dissociative attitude conveyed

3.2.4 Summary of the theory

4. Investigation of Verbal Irony within the Echoic Mention Theory

4.1 Research design

4.1.1 Research questions

4.1.2 Method and data collection

4.1.3 Research procedures

4.2 Insights into the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irony

4.2.1 Direct or immediate echoes

4.2.2 Echoes of attributed thoughts or opinions

4.2.3 Echoes of norms or standard expectations

4.3 Major findings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展开▼

摘要

反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人们对反语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反语运用的实际情况。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反语才成为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哲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反语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回声提述理论来分析反语,希望从关联视角对反语进行更科学的阐释。 大多数学者认为反语有三类:言语反语,情景反语和戏剧反语,但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只限于言语反语。以回声提述理论为基础,作者试图给言语反语一个合理的定义:言语反语是说话人以话语的形式回应他人的话语、思想、社会通常的期望和规则规范,并且表达自己的一种否定与不赞同的态度,同时让自己从这种否定与不赞同的态度中分离出来。听话人也能体会到这样一种不同之处:说话人说出的话语的字面意思和他真正要表达的思想不一样。 回声提述理论看来,反语的回应(回声)有不同的种类:直接和即时回应;回应他人的思想;回应社会规范、通常的期待。根据反语回应的不同种类,本文作者把言语反语也分为三类:直接和即时回应类的言语反语;回应他人的思想的言语反语;回应社会规范与期待的言语反语。 本文的研究对象只限于言语反语,更具体说是只限于汉语的言语反语。本文以科学理论为导向(基于回声提述理论),以汉语言语反语语料为载体,采取定性分析方法、描述法、归纳法、分类法以及例证法,注重对汉语言语反语的识别与解释。文中汉语言语反语语料主要来源于当代中国电影电视、网路论坛中的会话,以及作者的在日常交谈中收集到的相关语料。作者将收集到的语料根据言语反语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与分析。以回声提述理论为基础,言语反语的识别与认定有以下几个步骤:辨认出言语是回声是言语;识别回声式话语的来源;识别说话人对该回声意义的态度是不是一种否定与不赞同的态度。这几个识别步骤不是直线式的、单独的个体,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 与其他理论相比,反语回声提述理论更具有解释力及预测性。本文分析证明回声提述理论可以更好地对言语反语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证明回声提述理论在解释反语现象时的有效性,有利于回声提述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分析结果更深刻地了解反语、解读反语,有利于对反语的识别与解读,从而有利于日常交流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反语的理解还有利于对文学文本中反语现象的解读,这对文学教学的发展与顺利进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以后的相关研究起一定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