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h】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网络教育服务平台现状

1.2.2 国内网络教育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及不足

1.3 论文研究内容

1.3.1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模式研究

1.3.2 资源服务平台交互关键技术研究

1.3.3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平台的架构与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模式研究

2.1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模式研究

2.1.1 基于区域服务的运营模式

2.1.2 基于区域服务的服务方式

2.1.3 基于区域服务的资源的组织方式

2.2 平台交互模式研究

2.2.1 非实时的交互

2.2.2 实时的交互

2.3 分布式资源服务模式体系架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平台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3.2 平台服务和接口设计

3.3 功能模块设计

3.3.1 平台功能描述

3.3.2 平台各角色功能详细说明

3.3.3 平台具体功能列表

3.4 数据库的设计

3.4.1 主要表的设计

3.4.2 词汇表

3.4.3 主要表的ER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平台集成与实现

4.1 开发平台与环境

4.1.1 开发平台选择

4.1.2 平台集成工具选择

4.1.3 软/硬件开发环境

4.2 用户、角色与权限的实现

4.2.1 用户账号的权限

4.2.2 角色的权限

4.2.3 站点、角色、用户、权限之间的关系

4.2.4 权限书写

4.3 区域服务管理模块的实现

4.3.1 区域信息列表

4.3.2 区域基本信息查看

4.3.3 区域状态管理

4.3.4 区域注册

4.3.5 区域信息的审核

4.4 平台交互的实现

4.4.1 实时的交互的实现

4.4.2 非实时的交互的实现

4.5 其它子系统的集成

4.5.1 资源管理系统的集成

4.5.2 评价监管系统集成

4.5.3 资源配置优化系统的集成

4.6 平台测试及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1.1 论文特色

5.1.2 论文不足之处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项目资助、在校期间参与项目、发表的论文等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息化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产生了“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使得不同信息主体在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分布上出现了严重不对等,形成了信息时代新的“贫富”差距。同时,由于村镇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正在逐渐扩大。如何弥合城乡教育之间“数字鸿沟”,使我国农村地区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服务,使得农村地区社会成员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我国教育的公平性,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当前国内外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区域服务的方式构建村镇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当前国内外主流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并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
  (2)研究了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研究了平台的运营模式,服务方式,资源组织方式,以及平台的交互模式和分布式资源服务模式体系架构。
  (3)给出了村镇教育资源区域服务平台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包括总体框架设计、服务与接口设计、平台功能设计与数据库的设计。
  (4)实现了平台各功能模块。具体介绍了平台用户、角色及权限的实现,平台区域管理、平台交互以及其它子系统集成的实现。
  与其它同类平台相比,本论文研究成果的特色之处在于:
  (1)基于区域服务的方式构建村镇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保证在广大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在促进教育的公平性与普及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与尝试。
  (2)平台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平台在分层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因而整体平台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