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死皆不朽:从《史记》人物生死抉择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6h】

生死皆不朽:从《史记》人物生死抉择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弃生就死

第一节弃生就死的模式与动因

一、舍生取义

二、维护尊严

三、无可奈何

第二节弃生就死观念的渊源与人物身份

一、社会伦理观念与士人道德

二、弃生就死抉择与人物身份

第三节弃生就死类型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四节司马迁对弃生就死类型的阐释

第二章忍辱求生

第一节忍辱求生的模式与内在动力

一、视死如归 报恩复仇

二、摧残身体 强化意志

三、隐忍成名 永垂不朽

第二节忍辱求生观念的渊源与人物身份

一、古代社会重名的观念渊源

二、忍辱求生抉择与人物身份

第三节忍辱求生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四节司马迁对忍辱求生类型的阐释

第三章长生不死

第一节追求长生不死的不同模式及其内因

一、重生养生得长寿

二、渴望不死求永生

第二节长生不死观念的渊源与人物身份

一、长生不死观念的形成渊源

二、追求长生不死与人物身份

第三节长生不死类型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四节司马迁对长生不死类型的阐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从《史记》中人物的生死抉择去看司马迁的生死观。因为文本中人物的生死抉择模式,虽然是自己的选择,然而其生死形象的艺术处理,虽然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却必然带有司马迁的主观情感趋向或生命价值取向,是司马迁实际上所要呈现给史实记载的形象。
   本论文共分三章论述,拟从司马迁在历史文本中,主要勾勒描写的三种生命抉择类型为研究依据,分析论述:
   第一章:弃生就死。本章主要论述在司马迁笔下,集中体现的弃生以就死的人物,以此探讨司马迁对此类型的生命抉择的看法。这类人物在生死之际表现出了各自统一而又独特的选择,统一即指弃生以就死,独特的就在于这类人物选择就死的动机和模式各不相同。他们当中,有者是舍生取义,有者是为维护尊严而勇敢自杀,更有者不过是因为深陷无可奈何之境地,而选择自杀。三种弃生就死的抉择有其境界之高低,而造就这几种模式的背后原因,除了社会观念渊源的因素,还有身份问题。司马迁以语言及表情,作为弃生以就死的主要表现手法。对于这类人物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形象的处理,艺术表现手法的考量,无不体现了司马迁对于这类人物的生命情感趋向、生死观。
   第二章:忍辱求生。本章主要探讨司马迁对忍辱求生类型的观念阐释。他们当中,或者怀着视死如归的精神,报恩复仇;或者忍受着身体摧残,实现内在自我的完整;也有的人隐忍成名,终永垂不朽。相较弃生就死的舍生取义者,这类人物在由生至死的整个过程,更多了一分经历,一分艰难与波折,它是考验个体生存信念的一种生活模式,也是舍生取义、为维护尊严而自杀的一种变通,是另一种更深刻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与人生意义。司马迁由于自身的经历,对这类人物赋予更多情感上的不忍与生命价值上的认同。他肯定人物为了立名而隐忍求生。为了表现这类人物的生命形象,司马迁着重以轶事刻画,表现这类人物的性格关键,述人物的浮沉,记人物由受辱、发奋,至成功的事迹,体现了司马迁对于这类人物的欣赏,即便他们在性格上各有缺陷,在形体上有所损毁。
   第三章:长生不死。本章主要论述司马迁对长生不死这类生命抉择的看法。司马迁笔下的这类人物,选择一种超脱生死抉择的人生观,用更主动、积极的态度来歌颂生命。他们不贪恋功名,有先见地使自己远离祸端,得以享尽天年。或者修炼养生术,以求长寿;或者求仙、不死之药,以期能够“不死”。追求升仙、不死的人,都必然有贵己、重生的思想孕育其中。而对于修炼养生术,以得长寿的人来说,还有导向不死的可能与期盼。即使是帝王,也为“不死”穷其一生精力。这类人物的在司马迁笔下,用一种奇幻疑似的手法,构成一副浪漫奇异的历史景观。因为对生的渴望,是西汉人共同的特性,即使更致力于拷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司马迁,也不例外。

著录项

  • 作者

    郑诗傧;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兴林;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纪传;
  • 关键词

    《史记》; 生死抉择; 司马迁; 生死观;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5:4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