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存智慧:弱势群体的演绎——康乐村“批刷房”的故事
【6h】

生存智慧:弱势群体的演绎——康乐村“批刷房”的故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结构—行动”困境中的弱势群体:问题的提出

二、知识建构中的弱势群体:研究述评与反思

(一)“结构—行动”的二元分野理路

(二) 自主潜能主体的建构:反思与立论

第二章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一、弱势群体研究对象典型性的甄别

(一)生存脆弱性角度

(二)问题艰难性角度

二、“批刷”遍布的康乐村

(一)高楼中的贫民窟

(二)康乐村的批刷房

三、我与康乐村:研究过程与研究反思

四、行动主体性研究与口述历史

第三章生存困境下行动者自主性的尝试

一、支配目标:难以解决的生活空间

(一)窘迫的经济状况

(二)难以协调的子女住房空间

(三)无法解决的婚嫁住房

二、合理准备:未雨绸缪与小心谨慎

(一)有备无患的无奈选择

(二)小心谨慎的打探与观望

三、实现过程:“好人”角色与低调蚕食

(一)试探可否与占领空间

(二)明确边界与友好割据

(三)形成实物与协作共建

四、维持方式:危机的化解与道德策略的运用

(一)批刷房的危机

(二)“哭穷”策略

第四章邻里舆论话语中行动认同的建构

一、无端生起的非议

(一)嫉妒下的非议

(二)源于“碍眼”的纷争

二、邻里认同的建构

(一)“同病相怜”的理解

(二)“小恩小惠”的认同

(三)“合作关系”的支持

三、认同的功效

(一)对非议的避免

(二)正当性的建构

第五章权力规范运作中行动主体的策略空间

一、存在空隙的基层权力运作程序

二、示弱与互惠:弱势群体的道德策略

(一)无法摆平的哭闹与死缠烂打

(二)水与舟:互惠的生成

三、双重困境下的缄默

第六章结语

一、弱势群体生存智慧的发现

二、理论的思考:与斯科特对话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弱势群体生存性问题的探讨。在梳理和反思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学理分析与经验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弱势群体具有自身应对生存问题的能力”的研究议题,并将其运用到一个具体经验研究之中,进而从对个案的深描过程中挖掘和分析弱势群体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生存策略。最后,总结提出“生存智慧”概念,并以此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观点进行对话,补充和完善其本土化解释的具体存在性。
   底层社会的建构性特征使得弱势群体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资本缺失的状态,按照布迪厄的“差异动力学”的逻辑来看,在合法的规范体系内,社会地位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得弱势群体获得的资源量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足以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而这种结构性致因迫使他们只能长期徘徊在底层社会中。基于对“结构—行动”理论困境的解读,本文认为由于需求的存在,社会中的个体并无法跳脱“结构—行动”的二元困境。在有关“结构—行动”二元分析模式之中,通过梳理“结构”与“人文”两种倾向的分析路径,本文发现“家长式”与“精英化”思路已经成为了当今的对弱势群体研究的主旋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并非无能的人群,他们具有属于他们生活场域的生活方式及行动策略。因而从弱势群体自主性视域出发,以能动性角度解读和解释他们在日常生活实践的生存策略,探讨和分析“劣势情景”中弱势群体的生存行动也就成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
   本文以与弱势群体生活空间需求紧密相关的“批刷房”现象为例,通过对康乐村王家修建“批刷房”历程的“深描”,深刻记录和剖析了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如何在生存困境下进行自主性尝试,获取非权力配置性资源;又如何针对社区共同体内的非议,建构了相应的舆论话语体系,获得邻里间的认同;以及如何应对权力规范体系中所遭遇的行政“麻烦”,进而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自主性资源”。在长期深入调研与翔实经验资料积累与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王家在生存困境中所采取的“哭穷”、“示弱”及“互惠”与“合作”的策略与邻里和居委会进行周旋,不同于“社会精英”的手段和方式,或者说是一种非“文本层面”的引导,也即“生存智慧”的使然。
   通过对底层社会弱势群体生存智慧的演绎进行立体性描绘,我们得到如下结论,日常生活中,“行动—结构”的困境使得弱势群体生存需求无法单纯依靠配置性资源,主要寄托其个体自主性。他们获取“自主性资源”的策略与行动也不同于科学话语系统中的知识特征,更多是一种生存导向下的“智慧”结晶。因此,本文提出弱势群体“生存智慧”概念,并将其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进行对话。本文认为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的概念不同,“生存智慧”并非“对霸权的抗争”,而是弱势群体对社会的理性适应,并以此借助类似“道德”等倾斜性力量,进而争取生存资源,实现自身在劣势情景中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