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制度供给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6h】

政府制度供给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样本说明

(四) 本文的写作框架及探索之处

一、制度背景:性别差异的累积结构

(一) "从夫居"的规则

(二) 稀缺资源继承的性别选择标准

(三) 有关性别差异的知识存量

二、制度需求:集体的"理性自利"与被排斥的"他者"

(一) 集体的"理性自利"

(二) 被排斥的"他者"

1. 土地权益受侵害的主体表现

2. 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内容表现

三、制度干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梳理与分析

(一)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梳理

(二)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分析

四、深度追查:制度供给短缺的归因

(一) 村民自治:土地政策制定主体结构单一

1. 政治结构——农村妇女缺乏表达意愿的机制

2. 产权结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家庭轻成员

3. 社会结构——传统腐朽思想束缚女性主张权利

(二) 信念体系: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缺失

1.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意识缺失

2. 基层管理者有限理性与利益偏好

(三) 自主过度与监督缺位:"游戏规则"的实施

五、制度创新: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实现的路径选择

(一) 合理构建妇女参与村规民约制定的机制

(二) 逐步推行土地权益股权个人化的改革

(三)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制度设计中去

(四) 畅通妇女土地权益救济渠道

(五) 加大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立命之本,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在制度安排层面,我国法律法规在原则上是力争男女平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依旧很普遍,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综合运用了实证分析、历史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除去绪论,本研究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性别差异的累积结构角度切入,阐释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问题长期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土壤。笔者认为“从夫居”的规则、稀缺资源继承的性别选择标准、有关性别差异的知识存量是导致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长期存在的制度背景。第二部分主要是在对比制度需求方面,村集体的“理性自利”和被排斥的“他者”(农村妇女群体)在利益诉求方面存在的矛盾。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妇女土地权遭受侵害的主体以及土地权益遭受侵害的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国家出台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政策进行梳理,并在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中存在的漏洞及不足,为下一章的重点剖析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则是重点追查了制度供给不足或者缺陷的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在政治结构中妇女缺乏表达意愿的机制、产权结构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重视家庭整体轻视成员个体以及社会结构中束缚妇女主张自己权利,以及缺乏配套的程序机制、村规民约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使得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文章最后一部分则主要是在第四部分重点剖析基础上,针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拟解决之道。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调研对象选取上不同于以往研究,以往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课题,更多的是以留守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而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选取在北京打工的流动女性,从一种新的维度来研究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问题,更能够体现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问题表现出来的新情况,新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