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
【6h】

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一、数字时代的文学存在与文学观念

二、数字时代的文化思考与文学研究

三、现代文学语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四、本文的基本研究路径与理论框架

第一章 数字化生存的哲学意义与人文价值

第一节 数字技术与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

一、人的自然生存与技术生存

二、数字技术对人的生存的基本影响

第二节 西方学者对数字化生存的解读

一、尼葛洛庞帝眼中的“数字化生存”

二、西方学者对数字化生存的哲学思考

三、西方学者对数字化生存的文化解读

第三节 数字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一、数字化生存是自我超越的延续

二、数字化生存是人化世界的重构

三、数字化生存是创造能力的延伸

四、数字化生存是个性展示的平台

第二章 数字化语境中的表意需求及其影响

第一节 数字化语境中人类表意需求的拓展

一、数字时代的信息环境与表意需求

二、数字时代的生存维度与表意需求

三、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与表意需求

四、数字时代的社会关系与表意需求

第二节 数字化语境中文学语言的表意优势

一、意义的生成过程以及语言表达

二、语言符号与人的生存的“诗意契合”

三、文学语言在数字化语境中的表意优势

第三节 数字时代文学语言表意功能的延伸

一、数字传播技术与文学语言“互文性”的扩张

二、数字媒介环境与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加速

三、数字信息交流与文学语言“个性化”的突显

第三章 数字化语境中文学语言的流变

第一节 数字媒介与文学语言流变

一、文学活动中的媒介选择及其修辞效应

二、数字媒介修辞效应与文学语言的流变

三、从“手机文学”看数字媒介的修辞功能

第二节 虚拟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

一、虚拟空间的身体存在与文学书写

二、虚拟生存与数字时代的艺术风格

三、从“玄幻小说”看虚拟生存对文学书写的影响

第三节 数码艺术与文学语言的流变

一、图像与文学的基本关系辨析

二、图文互读与文学语言的图像化

三、从“剧本小说”看数码艺术对叙事风格的影响

第四节 数字生活与文学语言的流变

一、数字技术与社会群体结构的改变

二、群体写作与“身体语言”的突出

三、从“韩白之争”看文学群体的话语冲突

第四章 网络语言的扩张及其文学效应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扩张动力和基本形态

一、网络语言扩张的基本动力

二、网络语言的生成过程

三、网络语言的主要形态

第二节 网络语言对文学生产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进入文学文本的基本条件

二、网络语言对文学生产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网络文学的发生及其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一、网络文学的发生程式解读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数字化生存与传统作家的语言策略

第一节 数字化生存与传统作家的隐喻策略

一、隐喻的生存与文学语言的隐喻功能

二、数字化语境中的隐喻及其对文学语言的影响

三、数字化生存与传统作家隐喻方式的形成

第二节 数字化语境中传统作家的语言探索

一、传统作家对个性语言的追求:以王蒙为例

二、传统作家对语言技巧的探寻:以孙甘露为例

三、传统作家对底层话语的关注:以陈村为例

四、传统作家对古典语言的坚守:以贾平凹为例

第三节 数字化语境中传统作家的语言趋向

一、新闻化:信息环境对传统文学语言的影响

二、影视化:数码艺术对传统文学语言的影响

三、媚俗化: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学语言的影响

四、类型化:市场需求对传统文学语言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数字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模式、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个体经验形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由此走向所谓的“数字化生存”。生存状态的改变,意味着人类在认识自我与理解世界的征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学艺术而言,遭遇数字化生存是挑战更是机遇,它预示着文学又一段新的旅程。
   在数字化生存的维度下讨论文学语言的流变,是数字时代文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厘清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基本关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文学形象、文学意蕴以及文学价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基于这一目标,本文借鉴传播学的信息理论、社会学的观察视角以及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在现象阐述的基础上展开理论建构,最终形成一些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初步建立起自身的理论框架。当然,整个研究过程都建立在对数字化生存的认识和解读上。
   本文的主题“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为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数字化语境中人类表意需求的拓展入手,探讨文学语言发生流变的根本原因,进而解读语言流变对文学实践带来的影响。这一研究路径,始终以“文学语言”作为核心,期待以此为辨析数字时代文学其他方面的特征建构一个基础性的平台。整个论文有三个主要研究目标,构成全文的理论框架:
   首先,寻找文学语言流变的根源。人类生存状态的不断变化,必定会产生越来越多新的意义表达需求,从而促使文学等艺术形式在表意策略上做出必要的调整,这就是文学语言流变发生的根源。数字技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是空前的,这也就注定了数字时代文学语言流变速度的加快与流变规模的加大。找到文学语言流变的根源,对于解读数字时代文学的特征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次,理清文学语言流变的脉络。数字时代文学语言的流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影响流变因素也是多种多样。本文选取了数字媒介、虚拟生存、数码艺术以及数字生活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它们对文学语言产生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涵盖了数字化生存的各个层面,也是促使文学语言流变发生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内容,旨在描绘一条相对清晰的数字时代文学语言流变的基本路径。
   最后,观察文学语言流变的效应。这一部分将目光转向文学实践领域,首先观察网络语言的扩张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主要涉及网络语言扩张的动力、网络语言进入文学文本的基本条件以及网络语言对文学产生的负面效应等,借此辨析网络文学的发生程式。其次,观察传统作家在数字时代的语言策略,主要探讨数字化生存与传统作家隐喻策略之间的关系,辨析传统作家在数字化语境中语言风格的形成,以及数字时代传统作家文学语言的基本趋向。文学语言的流变,不仅催生了轰轰烈烈的网络写作,也对传统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基本观点:数字时代人类生存状态的变化,推动了表意需求的全面拓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文学语言发生的流变,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图景。这一观点,已在数字时代文学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展现出人类生存状态对文学语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了这一基本立场,我们将能够更加清晰地描绘数字时代文学发展的脉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