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立杭州艺术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
【6h】

国立杭州艺术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时段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相关文献综述

五、基本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杭州艺专的渊源与沿革

第一节 中国美术教育的源流

一、夏至唐的美术教育

二、宋至清的美术教育

三、晚清和民国的美术教育

第二节“西湖国立艺术院”的创办

一、国立艺术大学之设想

二、国立艺术院之筹创

三、国立艺术院之办理

第三节 杭州艺专的定制与办理

一、学制改订与相关法规的颁行

二、由“艺术院”改制为“艺专”

三、附中和音乐等系组的创设

四、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成果

第四节 杭州艺专的西迁、合并与复员

一、杭州艺专的西迁

二、杭州艺专的合并办理

三、国立艺专的复员

第二章 林风眠学养述论

第一节 学养综论

一、学养释义

二、学养的构成

三、学养与成才

第二节 林风眠的人生经历

一、家庭和环境的熏陶

二、社会生活的历练

三、情感和艺术生活的磨砺

第三节 林风眠的求学历程

一、私塾启蒙与新式学校教育

二、留学教育

第四节 林风眠独到的学识

一、重视艺术的社会功用

二、富于人文精神

三、善于兼收并蓄

四、忠于艺术追求

第三章 林风眠品格析论

第一节 品格综论

一、品格释义

二、品格的构成

三、品格与成人

第二节 林风眠的性格特征

一、林风眠性格的形成

二、林风眠的个性特征

三、林风眠的人格魅力

第三节 林风眠的道德品质

一、嫉恶如仇、抱诚守真

二、朴讷仁厚、友善谦和

三、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第四章 林风眠能力述论

第一节 能力综论

一、能力释义

二、能力的构成

三、能力与成就

第二节 林风眠的认知能力

一、敏锐的观察力

二、深刻的理解力

三、丰富的创造力

第三节 林风眠的操作能力

一、专业能力

二、教学能力

三、行政管理能力

第四节 林风眠的社交能力

一、与学生及后辈的关系

二、与同事及朋辈的关系

三、与上级及前辈的关系

第五章 林风眠校长素养比较论

第一节 林风眠与蔡元培之比较

一、基于童年经验的比较

二、基于知识获得的比较

三、基于独到学识的比较

第二节 林风眠与徐悲鸿之比较

一、基于性格的比较

二、基于品质的比较

三、基于校长人格魅力的比较

第三节 林风眠与刘海粟之比较

一、基于认知能力的比较

二、基于操作能力的比较

三、基于社交能力的比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动荡和充满挑战的时代,西方文化艺术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催化了中国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变革。在美术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高等美术院校及其领导者。林风眠与其主长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就是民国后期的美术最高学府,林风眠也因之成为美术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既然一滴水能得窥大海,那么一个人或一所学校,便或可反映民国时期的美术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研究林风眠,既可纵向研讨他的平生经历,亦可横向研讨某一时间点上他活动的方方面面。本文重点选取林风眠主长杭州艺专的10年,并聚焦于他作为校长所需要且具有的素养进行研讨,试图回答如后问题:(1)杭州艺专的办理过程以及绩效若何;(2)林风眠的个人素养与学校的成功办理有无关系;(3)担任美术院校校长所必备的素养有哪些;(4)林风眠在学养、品格和能力各方面有哪些优长或不足;(5)通过比较,能为当今的美术高等教育提供哪些借鉴。
   具体研讨思路为:首先,从杭州艺专的创设和办理入手,介绍并论述林风眠的办学实绩;其次,专门探讨林风眠学养的积淀,以及这种学养与他艺术创作和教学的关系;再次,专门探讨林风眠品格的形成,以及这种品格与他待人接物和团结师生的关系;复次,专门探讨林风眠能力的构成,以及这种能力与他治校办学和教育研究的关系;最后,通过林风眠与蔡元培的学养比较、与徐悲鸿的品格比较、与刘海粟的能力比较,相对客观地评价林风眠的优长或不足,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研究所假设的中心命题是:林风眠在学养、品格或能力等单方面,均非真正意义上的出类拔萃的人物;然而若就综合素养而言,他却具备了无意偶得的优势,并且正是凭借了这种优势,使他成为民国时期美术高校校长中的佼佼者。本文试图论证这个中心命题,并试图揭示理想中美术高校乃至其他高校校长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如就教育家的层面研讨,以学养见长者,或可称为“学者教育家”;以品格见长者,或可称为“君子教育家”;以管理能力见长者,或可称为“教育行政家”。那么,在民国时期,是哪一种教育家治教或长校有成呢?又是哪一种教育家居多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家的内涵及其构成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何在呢?当今呼唤“教育家”又将如何致力呢?此类问题虽已溢出了本文的研究范畴,但却是笔者在进行本研究时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林风眠素养的研究,当然与之相关;但若想获得真切的答案,尚须进行扩展并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