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立劳动大学研究(1927年-1932年)
【6h】

国立劳动大学研究(1927年-1932年)

代理获取

摘要

国立劳动大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它的兴办获得了国民党四元老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的鼎力支持。该校以工读主义为思想和理论基础,倡导通过互助的方法,奉行逐步改良的措施从而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它的创办与运作,集中体现了中国国民党中一部分人所具有的无政府主义式的革命心态和革命思想。而且,又由于其创办于“四一二”政变之后,所以深陷于国民党高层及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内部的派系斗争的漩涡。因此,对该校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认识20世纪的中国革命,而且可以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以特定的角度深入观察,1927年至1932年之间,中国社会特定阶层的状况及所面对的问题,对现在中国大学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之解决亦不无裨益。
   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劳动大学成立的背景、教学和经费。劳大诞生于“四一二”政变之后,又得到四元老的强力支持。这使得劳大在建校之初,即不同于同期其它国立大学,具有独特的政治背景和发展环境。这使劳大得以快速发展,在经费方面获得了各种的照顾。其独特的教学,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修正。其结果是,虽然劳大还号称是劳动的大学,但在具体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院系安排等方面逐步向一所普通大学转变,丧失了特色。劳大因而也就有了其它国立大学所有的各种弊病,又由于劳大复杂的政治背景及人事纠葛,为最终的停办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在劳动大学校园中活动的两大群体即教师和学生群体。这两个群体是学校的支柱。劳大的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在1927至1930年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足在于兼职的教师过多,教学极易受学校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学生则是由国民革命失败后,彷徨无措的中小知识分子所组成。他们有主见,有独立精神,不满于现状,渴望更好的发展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却又受限于贫寒的出身与穷困的生活,得不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因而对于能给予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良好生活条件的劳大有极强烈的归属感。这让他们能在劳大陷于停招、停办等危局之际,冲到第一线保护自己的学校。
   第三部分则为本文之重点,主要是探明劳大后期发生之学潮和学运的性质原因,教育系统内部派系斗争,同时涉及此时期“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对上海高等教育、学运之影响。劳大之学潮多受教育系统内部纷争所起,肇始于蒋梦麟整理高等教育,劳大迭遭停招、易长等厄运,学生护校引发学潮。在处理劳大问题上亦牵扯到四元老之关系,最终因蒋梦麟举措失当、借外力打击李石曾、吴稚晖一派,给了cc系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李、吴不满于蒋梦麟,其不得不辞职,因而二人又与蔡元培发生不快,四元老之关系为之破裂。自1927年4月以来一直为蔡、李、吴等所掌控的国家教育行政大权遂逐渐转移,中经cc系朱家骅、王世杰过渡,至1937年抗战,教育大权终归cc系头目党务官僚陈立夫把持。相反的,因“九一八”等政治事件所引起的学潮对劳大的冲击反而不大。
   总之,因劳动大学成立之初即具有同时代其它国立大学所不能比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必然导致其办学的坎坷,国民政府上层及高级知识分子内部延续不断的派系冲突,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演进,皆对劳动大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之其先天所具有的种种缺陷与不足,最终造成了其停办的悲剧命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