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坚守与兼容——主旋律电影研究
【6h】

坚守与兼容——主旋律电影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论文以二十余年来主旋律电影创作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等理论视角,探讨主旋律电影发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其发展变化的曲折路径,分析它如何在80年代末以来复杂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潮语境下,重构新的意识形态叙事陈规,如何在大众文化崛起的背景下与其复杂互动,并讨论了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及其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首先论证了支撑主旋律电影存在的逻辑性、合理性。文章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的文化领导权,从一种统一、持续、稳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对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的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文章同时认为,主旋律电影提出的时代,也正是执政党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主旋律电影的书写,始终保持着与执政党探索同步的特征,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因时代政治文化思潮变动而时常发生某些或显著或细微的变化。
   第一章“主旋律电影的发生和形态演变”,讨论主旋律电影缘何发生,二十余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以及演变的内在驱力。
   第一节从发生学角度,考察“主旋律”概念的提出,是80年代中前期各种思潮碰撞、激荡,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明显挤压的结果。它的提出带有某种应激反应策略,其实质是争夺文化领导权。文章仔细梳理了管理层对主旋律内涵的各种表述,指出主旋律内涵经历了泛化到狭窄到再泛化的曲折表述过程,并通过对主旋律电影生产和消费机制的分析,指出90年代中期以来,主管者逐渐将主旋律电影作为一项意识形态工程实施的事实。
   第二节从考察主旋律电影形态演变阶段出发,指出主旋律电影走过了一条从“棱角分明”到“面目模糊”的曲折道路。之后,探讨了受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印象认知倾向以及主旋律电影破除刻板印象的努力。
   第三节着重剖析了主旋律电影演变的内在驱力,指出参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政治、资本、审美三重因素中,政治及其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第二章“主旋律电影主流意识形态叙事”,重在探讨在新的政治文化思潮影响下,主旋律电影如何重构一套新的意识形态叙事陈规的。
   第一节从合法性理论视角,指出新中国任何时期的电影,其实都在为现实政治进行合法性辩护。而主旋律电影的任务之一,就在于为现实政治“重写合法性”。文章认为,主旋律电影抽离和悬置了类主旋律电影叙事中的阶级压迫、阶级斗争的历史内容,并用“政治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对其进行了填补与缝合。
   第二节以集体记忆理论为观照点,指出主旋律电影建构的集体记忆对形构社会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在主旋律电影实践中,主要通过“奇观化叙事”、“政治伦理化叙事”和“历史记忆重写或还原”的方式,再塑了有关中国革命历史的集体记忆。
   第三节以民族国家理论为视角,以多部主旋律作品为个案,分析在主旋律电影场域中,无论是个人视角的叙事,还是个人传记片叙事以及最具私密色彩的情爱叙事,其实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民族国家寓言。
   第三章“大众文化与主旋律电影的双向殖民”,着重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改写。文章认为,大众文化对主旋律电影的渗透和殖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性,不过,它不但没有歪曲主旋律,相反,反而使主旋律电影所倡导的意识形态获得更有效的表达。而主旋律价值进入大众文化的范畴,不仅没有导致“大众”的避走或流失,反而赋予了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第一节分析了大众文化对革命叙事的改写及其改写的限度。文章认为,在大众文化的叙事策略中,“革命”已被某种程度地“祛魅”,变成了消费客体。同时,在革命叙事中,已经羼杂进欲望叙事的视角。不过,对革命叙事的改写,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容忍度为前提。主旋律要求不能从根本上颠覆革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这种改写要有利于主旋律电影的接受。
   第二节分析大众文化叙事对英雄形象的改写。文章在梳理英雄书写流变的历史基础上,指出传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英雄主义”价值系统中,已经跨界挪用了西方的个人主义英雄价值观、中国民间和江湖的英雄价值观等因子,塑造了一些“原生态的”或“日常化”的另类英雄。这些另类英雄形象,虽然意识形态性弱化了,但在大众文化坐标中,获得了更多的认同。
   第三节以个案为依托,分析了主旋律电影类型化探索的得失。文章指出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探索,已显露出一种明确方向。但是,在探索过程中,某些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呈现出某种不彻底性和摇摆性,它们时常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述和类型电影的商业话语表述之间,陷入一种叙事话语选择的犹豫和游移。
   结语部分,首先考察了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指出主旋律电影由1949年之前中国现代电影多元格局中的一脉——左翼电影发端,发展到十七年和文革中的一元,再到80年代的多元共生,及至90年代被大力倡导,再到最近几年被当作一种文化产业,当作文化软实力的载体,其间发展的路径也许曲折迂回,但主旋律电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功能始终未变。其次,展望了主旋律电影未来的方向,认为主旋律电影具有广阔的发展道路。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将与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同步。而其影响力的实现在于它与大众文化的价值通约数的大小。在未来,主旋律电影完全可能做到融合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本土价值和普世价值,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文化辐射力的“一种共同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