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刍、负性认知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反刍的认知催化模型
【6h】

反刍、负性认知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反刍的认知催化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反刍的理论和概念

2.1.1 反刍的理论和概念

2.1.2 反刍与相似概念的区别

2.2 反刍的分类和测量

2.2.1 反刍的分类

2.2.2 反刍的测量

2.3 负性认知

2.3.1 负性认知的概念

2.3.2 负性认知和反刍概念的区别

2.3.3 负性认知的测量

2.4 反刍相关研究回顾

2.4.1 反刍与性别的关系

2.4.2 反刍与消极情绪的关系

2.4.3 反刍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2.5 反刍的认知催化模型

2.5.1 自传体记忆和抑郁的关系

2.5.2 消极归因风格和抑郁的关系

2.5.3 反刍和负性认知的关系

2.4 问题提出

3 研究一:状态反刍与负性认知水平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设计

3.3.4 研究程序

3.4 研究结果

3.4.1 统计方法

3.4.2 量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3.4.3 情绪诱导的有效性检验

3.4.4 反刍和分心实验条件的基线水平检验

3.4.5不同实验操作(反刍/分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4.6 反刍和负性认知水平对抑郁情绪变化的影响

3.5 讨论

3.5.1 反刍和分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5.2 反刍与自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5.3 反刍与功能失调态度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5.4 反刍与归因风格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4 研究二:特质反刍与负性认知水平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4 研究方法

4.4.1 被试

4.4.2 研究工具

4.4.3 研究程序

4.5 研究结果

4.5.1 量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4.5.2 反刍和负性认知水平的交互作用

4.6 讨论

4.6.1 反刍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4.6.2 反刍与功能失调态度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4.6.3 反刍与归因风格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5 总讨论

5.1 研究的总结论

5.2 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反刍是一种认知加工策略,是个体将注意力聚焦于自己的情绪状态的认知或行为过程,它会抑制个体采取行动将自己从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并且抑制了那些可以纠正或发现问题的行为,最终导致个体发展为抑郁。
  研究者(Nolen-Hoeksema,1987)认为反刍是抑郁的认知易感性特质,并进行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发现反刍不仅可以预测抑郁,还会加重个体的抑郁情绪、延长抑郁的恢复时间,增加复发的可能性。近年来,对反刍的作用机制的大量研究发现,反刍起着认知催化的作用,反刍和一系列易感性特质的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的发展。本研究欲检验反刍与负性认知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探究反刍的认知催化机制。
  研究一欲检验在实验室诱导的状态反刍条件下,反刍和负性认知水平(自尊水平、归因风格、功能失调性态度)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反刍的认知催化效应。通过设计实验情境,要求被试观看引发悲伤情绪的影片,之后分别将被试诱导为反刍和分心两种状态,结果发现反刍组个体比分心组个体的抑郁情绪更严重;与负性认知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反刍更能预测负性认知水平高的个体抑郁情绪的改变。
  研究二欲检验自然条件下,被试的特质反刍与负性认知水平(自尊水平、归因风格、功能失调性态度)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反刍的催化效应。采用无任务延迟范式(no-task delay),在被试观看引发悲伤情绪的影片后,告知被试接下来的任务因为某种原因被延迟,使被试发生自然反刍,结果发现反刍和归因风格的交互作用预测了被试抑郁情绪的改变。
  结论:无论是实验室的状态反刍还是自然发生的特质反刍,反刍在负性认知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中起催化作用,反刍通过催化机制放大了负性认知对抑郁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