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村-社区”实施成效与改造问题研究——以山东济阳县为例
【6h】

“多村-社区”实施成效与改造问题研究——以山东济阳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多村—社区”的内涵、发展及特征

2.1 “多村—社区”的内涵

2.2 “多村—社区”与传统农村的比较

2.2.1 更加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较高的服务水平

2.2.2 农民综合素质高

2.2.3 农业市场化程度高

2.2.4 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广、体系更完善

2.3 多村—社区”特征总结及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山东省济阳县“多村—社区”旧村改造实践与探索

3.1 总的思路与改造类型

3.2 济阳县“多村—社区”改造模式

3.3 典型“多村—社区”改造工程调查

3.3.1 济北街道毛官居旧村改造工程

3.3.2 济阳街道韩家居旧村改造工程

3.3.3 孙耿镇张庙村搬迁改造工程

3.3.4 回河镇张庙村旧村改造工程

3.3.5 崔寨镇前街村旧村改造工程

3.3.6 旧村改造工程调查总结

3.4 “多村—社区”改造安置典型调查:前街村

3.4.1 搬迁安置协议调查

3.4.2 前街村搬迁安置程序调查

3.4.3 前街村安置人口范围界定

第四章 “多村—社区”模式的改造绩效实证分析

4.1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4.2 协调发展模型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4.3 综合发展评价

4.4 实施协调度评价分析

4.5 改造绩效相关分析

4.5 不同改造模式绩效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多村—社区”能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

5.1.2 “多村—社区”实施呈设施、经济、环境、医疗、教育不均衡

5.1.3 土地与资金资源整合是“多村—社区”旧村改造的重点

5.1.4 具有综合协调的主导机构是多村—社区旧村改造的关键点

5.2 政策建议

5.2.1 因地制宜实施“多村—社区”旧村改造模式

5.2.2 应注重教育与环境改造

5.2.3 加强土地资源整合的同时应持续性的资金投入

5.2.4 建立具有高度统一协调能力的旧村改造机构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实践新型农村社区是历史与发展的必然,但我国农村问题呈现普遍性与特殊性,如何有效实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战略与规划,促使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现实的课题。“多村—社区”模式是我国近年来各地区根据自身地区特点,通过探索实践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模式,村落改造是“多村—社区”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与前提,如何科学的评价“多村—社区”的改造模式的成效与不足并探寻有效实施成效的特征对当前积极探索推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效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研究背景,在总结国内外的文献的基础上剖析多村—社区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以济阳县若干行政村“多村——社区”实践建设为例,选取典型改造地区深入实地调查,走访调研,总结了基本改造模式并调研了相关的发展数据与改造数据,通过调研的数据进行建模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多村—社区”模式能有效推城乡一体化;利用城乡发展协调评价模型对各改造村落进行协调度评价,济北街道毛官居的协调度2007年的0.514到了2013年的0.862,济阳街道韩家居的协调度从2007年的0.332到2013年的0.574。孙耿镇张庙村的协调度从2007年的0.423到2013年0.639,回河镇张庙村的协调度从2007年的0.402到2013年的0.639,崔寨镇前街村的协调度从2007年的0.498到2013年的0.589。可见,上述旧村改造村落按照多村—社区模式发展战略,通过重新规划,大力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全面发展。
  (2)“多村—社区”模式实施出现设施、经济、环境、医疗、教育不均衡;通过横向比较2007年、2010年、2013年的各个主分的协调贡献率,从协调贡献率分析可知,目前多村—社区模式在各村的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协调作用,目前的实践中多村—社区模式能在短时间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水平,但在环境治理和医疗水平以及教育方面,呈现短板,是目前限制“多村—社区”模式改造的主要制约因素。
  (3)土地与资金资源整合是“多村—社区”改造实施的重点;根据各村改造指标与各村综合发展水平得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综合发展度与改造节约的土地面积相关系数为0.61,综合发展度与改造投入资金相关系数为0.73。可见,土地与资金资源整合是“多村—社区”改造实施的重点。
  (4)具有综合协调的主导机构是多村—社区模式改造的关键点;根据改造指标作为投入,将综合发展度作为产出,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计算了代表不同改造模式的改造村落的改造绩效,绩效较高的三个村落的开发模式为开发商先垫资、城建局投资、县政府主导的模式。所以,具有统一综合协调的主导机构是多村模式改造的关键点。
  (5)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多村—社区模式实施的政策建议,首先应因地制宜实施“多村—社区”改造模式;其次,旧村改造模式应注重教育与城市环境改造方面的内容;再次,加强土地资源整合的同时应持续性的资金投入;最后在实施多村—社区模式应建立具有高度统一协调能力改造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