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水绘园到随园:明清之际江南遗民园林的变迁
【6h】

从水绘园到随园:明清之际江南遗民园林的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晚明的江南社会及园林文化

一、东林、复社及党争

二、江南的文化与逸乐

三、建园之风与园林文化

(一)僭越礼制,造园成风

(二)身份文化的认同与维系

(三)多中心的交游圈——以园林为载体

第二章 水绘园主冒襄及冒氏园林

一、如皋冒氏家族

二、冒襄的早年交游

(一)艺术对话——与董其昌、陈继儒的交往

(二)名士唱和——与复社成员的交往

三、冒氏园林

(一)逸园及朴巢的营建

(二)水绘园的传承

第三章 明清之际水绘园:遗民活动的一个中心

一、易代退隐及冒襄的营园活动

(一)水绘园的重建及其物质支撑

(二)遗民群体的文化乐土

二、隐晦的复明运动

(一)暗中接应复明义士

(二)遗民之子陈维崧与水绘园

三、遗民文化的传承

(一)得全堂夜讌——隐逸背后的辛酸

(二)与新朝士人王士祯的交游

第四章 清初江南遗民园林的变迁

一、毁于战火或收归官府

(一)拙政园

(二)瞻园

二、逃禅入道之所

(一)密庵旧筑

(二)采香庵与落木庵

三、隐于市集

(一)洽隐园

(二)敬亭山房

第五章 盛清园林再造:以随园为例

一、园林再造之风兴起

二、园林的转型

(一)园林活动的多方参与

(二)园林功能的变迁

三、新朝士人的文化空间

四、从水绘园到随园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晚明结社之风盛行,文人士子多以园林为载体进行交游活动,以此表达政治及文化诉求,文人园林的特征在这一时期非常明显。园林不仅是交游的平台,更是维系文人士子的身份及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
  明清易代之后,文人园林则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冒襄的水绘园为代表,考察其作为遗民园林在易代之后的生存状态,以及遗民群体在新政权下的政治及文化作为。政治上,他们并未放弃恢复故国的希望和努力;文化上,他们对于明清文化的衔接和传承、扬州地区的文化重建都有所贡献。而遗民群体与地方官员之间也保持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作为地方文坛领袖的遗民们想要得到地方官员的庇护和支持,另一方面,地方官员也想获得遗民文化精英的认可,尽早融入地方社会,彼此相互需求、一拍即合,遗民园林成为了最好的庇护所。然而新的政权毕竟已经建立,纵观这一时段内,大部分江南遗民园林的遭遇及变化,有的毁于战火,有的成为禅房道观,甚至还有的成为了歌颂升平的场所。整体来看,遗民园林的影响力是在逐步消退的。
  到了盛清,园林再造之风兴起,旧有园林得到改建,新的园林也拔地而起。园林活动的参与者扩大到各个阶层,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属,皇帝、地方官员、文人名士、富商巨贾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园林活动的功利色彩逐渐明显,其功能也越加复杂,开始了公共化、商业化、慈善化的进程。遗民主导的园林随着时间推移,基本再难见影踪,取而代之的是属于新朝士人的文化空间,以随园为代表的盛世园林,消除了政治对抗的紧张氛围,洋溢着平和而随性的气息。
  从水绘园到随园,江南园林历经末世、鼎革到再度繁盛,最终在盛世之下成为了平和安逸又多具功能的地方文化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