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标准”新闻发布会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6h】

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标准”新闻发布会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项目介绍

1.1 项目过程

1.2 项目背景

1.3 模拟口译素材的选择

1.4 项目研究意义

2.口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

2.1.2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的特点

2.1.3 发言人及听众分析

2.1.4 词汇表准备

2.2 口译过程中的难点

2.2.1 专业术语口译

2.2.2 发言者发音问题或逻辑不清

2.2.3 现场突发状况

2.3 译后评估

3.案例分析

3.1 释意理论概述

3.1.1 理解

3.1.2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3.1.3 表达

3.2 译例分析

3.2.1 主题发言环节

3.2.2 答记者问环节

4.结语

4.1 研究的局限性

4.2 经验总结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在国际交流和对外交往上日益频繁。新闻发布会作为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国际社会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发布会的主题也日趋多元化,而非局限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新闻发布会也不再是政府发布新闻消息、诠释新闻焦点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艺人或民间组织等也因各种各样的缘由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求得在最广范围,以最快速度最深入的传达自身目的。其中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突发事件往往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正是由于突发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突发性等特点,使得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口译难度增加,故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口译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此汉英交替模拟口译实践以“农夫山泉标准新闻发布会”为素材,模拟过程以口译业务周期(详见第二章)为参考,即“接受任务”、“事前准备”、“当天的发挥”和“任务后的任务”四大阶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阶段“接受任务”调整为“模拟口译素材的选择”。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口译项目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模拟口译素材的选择。第二章为口译过程的描述,其中包括译前准备(例如相关语料的研究和分析、新闻发布会的特点等)、笔者口译完后对模拟口译过程中的难点回顾以及译后的质量评估。第三章以释意派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新闻发布会主题演讲和答记者问两部分进行译例分析,其中鉴于主题演讲环节为说者单向传递信息,故在此部分笔者通过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而答记者问环节为说者和听众双向交流,存在较大不可预测性,加之突发事件的敏感性,故笔者偏重于分析译者主体性的表现。第四章为结语,笔者对此次模拟口译实践的局限性进行剖析,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为日后口译训练和研究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