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raat辅助初中生英语语调教学的实验研究
【6h】

Praat辅助初中生英语语调教学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bstract

摘要

CONTENT

1.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1.3 Thesis outline

2.Literature Review

2.1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intonation

2.1.2 Intonation system:tonality,tonicity and tone

2.1.3 Intonation transfer and interference

2.2 Researches of intonation in EFL

2.2.1 Necessity and teachability of English intonation

2.2.2 Problems concerning intonation acquisition

2.2.3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2.3 Praat and intonation instruction

2.3.1 Visualization and intonation teaching

2.3.2 Computer-generated visualization of intonation

2.3.3 Perception of Praat

2.4 Summary

3.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Participants

3.3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s

3.3.1 Materials

3.3.2 Tbst

3.3.3 Questionnaire

3.3.4 Praat

3.3.5 Reflective journals

3.4 Experiment procedure

3.5 Data analysis

3.5.2 Extraction of data

3.5.3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4.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Tonality improvement

4.1.1 Pretest

4.1.2 Posttest

4.2 Tonicity patterns improvement

4.2.1 Pretest

4.2.2 Posttest

4.3 Intonation patterns improvement

4.3.1 Falling Tone

4.3.2 Rising tone

4.4 Participant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4.4.1 Perception of intonational accuracy improvement

4.4.2 Affect and perception of the instruction

5.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初中生在朗读英语时表现出的拖沓、单一的语调是令英语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语调教学法要求中国英语学习者通过跟读示范磁带和模仿老师的发音来学习英语语调(杨晋,2008)。这对这对学生和教师的听辨感知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Praat,通过语音视觉化(visualization)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能力的不足。具体说来,Praat语图中的音高线(pitch contour)能够作为学习者语调曲拱(intonation contour)的参照,学习者能够在视觉上观察到自己的发音与本族语者的“偏离”程度,从而增加针对性的练习。
  本研究以Halliday的3T语调理论为框架,在6名初三学生中开展为期六个星期的Praat辅助语调教学,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Praat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语调的有效输出的准确性?本文试图在Halliday3T理论的框架下,从多个方面评估Praat给学习者语调学习带来的变化,即:1.学习者是否能够正确的利用停顿分割调群?2.学习者的调核位置是否更为准确?3.学习者的基本调型是否更为接近本族语者?
  二、学习者对Prrat辅助语调学习的态度和理解如何?从以下两个方面评估,1.经过教学干预,学习者是否认为自己的语调情况明显改善?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如何?即,学生是如何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态度如何?学生如何看待Praat这个工具的?
  前测的结果印证了众多研究的结论。实验参与者存在着调群冗余、调群长度过短、停顿过多、停顿过于仓促不能对重要信息形成强调的问题。同时,冗余的调群导致参与者调核偏多,信息焦点不明确。调型使用方面,参与者存在过多使用降调、语调起伏不明显、倾向于不使用升调的问题。
  后测结果显示:
  一、参与者语调输出的准确性有明显的提高。具体体现在,调群划分方面,划分调群的准确率大大提高,调群数量明显减少,调群长度增加,停顿数量减少,生朗读的流利度大大提高。但是,参与者停顿的时间并没有曾加,参与者利用停顿强调重要信息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调核位置方面,参与者冗余的调核明显减少,信息焦点更为突出。参与者习惯性地把调核放在调群末尾的情况明显改善。人称代词、介词等语法项作调核的情况明显减少。但是参与者对复合词的重音规则仍存在问题。
  最后,参与者的语调曲拱也更为接近本族语者。在中国学生擅长的降调方面,参与者的降幅更为明显,从而使被强调的音节更为突出。在中国学生不擅长的升调方面,参与者也取得的了较大的进步。他们开始更多地尝试升调;升调的自然程度有所提高。
  二、参与者普遍反映在Praat的辅助下,意识到了语调的重要性,自己的语调明显的改观。单一、低平语调的情况逐渐得到克服。参与者普遍反映在Praat辅助语调学习的过程中,轻松愉快,Praat没有给参与者带来的明显焦虑。最后,参与者普遍能够积极地理解Prrat辅助语调学习者中教学方式。他们对于Praat者中工具的理解也较为积极和客观。
  本研究对未来语调教学的启示如下:
  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调意识。初中生朗读方面呈现一种放任自流、随心所欲的情况,可能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语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借助视觉化的工具,如,Praat提高学生的语调意识。
  其次,必须关注调群和调核的教学。传统的语调教学只注重基本调型的训练,往往收效甚微。尤其,要注意到合理划分调群使调群保持一定的长度在朗读流利度中的作用,而不是盲目地让学生加快“读字”的速度。
  再次,在Praat辅助语调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的作用。哪怕是训练默认、中性的语调模式,也应该在段对话和语篇中进行。语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削减学习的难度。脱离语境的语调教学只会是教学效果更糟糕。
  最后,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教师的指导,视觉化工具的作用及其有限。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感知语调的能力普遍不强。那些理解、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否则,技术带给他们的只是困惑和认知上的焦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