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层级治理:自流灌区的传统水权分配机制——基于川西南汪家村的调查与研究
【6h】

层级治理:自流灌区的传统水权分配机制——基于川西南汪家村的调查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治水与国家

(二)水利与社会

(三)水利共同体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调查村庄的选定

(二)访谈对象的选择

四、村史变迁及其概况

第一章 稻作与水网社会

一、水、稻作与水利

(一)水的流变与治水风险

(二)稻作生产中的水利合作

二、汪坝的自流水网

(一)金牛河的传说

(二)汪坝的水利网络

第二章 官督民理:流域水权的引水秩序

一、“长藤结瓜”式的堰系布局

(一)官府督令,民间协建

(二)错落布堰,水尽其用

二、分水期:上下游的治水秩序

(一)大水通灌,小水轮灌

(二)争水纠纷的调解

三、堰务管理与水灾救济

(一)水堰管理及其制度

(二)水利建设与水灾救济

第三章 受益人治理:灌区水权的均水秩序

一、堰长与堰管会

(一)产生:受益户选举

(二)功能:组织匝堰与抢修

二、民修民派,按亩摊捐

(一)岁修与堰田

(二)水费的缴纳与监管

三、平水石:“东四西六”均水

(一)“乌鱼”拉笨重

(二)分水线的确定

第四章 非必须不合作:邻田水权的过水秩序

(一)随田散居,由田分水

(二)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插楔子:招呼放水,过水还原

(一)施肥与放水

(二)过水纠纷与合伙夫水

三、私人水碾中的股份合作

(一)上下水碾的用水规则

(二)股权:出资定股,论股分红

结语

一、不同水权层级所匹配的治理形式

(一)国家公有水权与集中治理

(二)灌区共有水权与合作治理

(三)家户私有水权与自主治理

二、层级治理过程及其优势

(二)层级治理的制度优势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长江区域村庄调查”资料为基础,着眼于分析在传统国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乡村社会的水权分配是如何实现自我治理的。从水源变为可用的灌溉水,必须要经历一个引水、分水、过水的灌溉过程,这一水权分配过程就是一个逐层递接的治理过程,且不同的治理层级匹配着相宜的治理形式。本文以川西南一个自流灌区的稻作村庄为典型,以从河流经大堰再到稻田的配水过程为线索,考察在流域的国家公有水权、河段的灌区共有水权和邻田的家户私有水权这三个灌溉层级中,所依次形成的由集中治理到合作治理,再到自主治理的层级治理机制。
  水的流变性,水网的互通性,以及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都会影响到水权分配。在流域的水利建设中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下的“官督民理”的治理方式,河段分水时由灌区内的受益人合作进行治理,在邻田间的过水秩序中个体家户非必须不合作。这也表明,传统时期乡村社会的水权分配并非是静态不动或单向度的,而是由官府督导、民间参与、灌区合作、田户自治所共同构成的层级式的治理过程。治水国家、区域社会中的水利共同体及最直接的用水田户,他们都依序参与到了配水活动中。这种层级式的治理过程具有动态治理、协同治理、系统治理的制度优势,对于当下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流域水治理具有重要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