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6h】

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理解”与“理解能力”

2.“历史理解”与“历史理解能力”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重点

(三)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历史理解能力表现的维度与层次

(一)理论基础与主要依据

1.理论基础——威金斯的《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

2.主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

(二)历史理解能力表现的维度与层次

1.历史理解能力表现的维度

2.历史理解能力表现的层次

三、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

(一)案例研究方法与选择依据

(二)历史理解力培养的国外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2.案例描述

3.案例分析

(三)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国内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2.案例描述

3.案例分析

四、基于案例分析的历史理解能力培养原则与策略

(一)培养历史理解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以少教而多学,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原则

2.以重视学生前概念,从学生的理解起点出发为原则

3.以重视历史理解能力的建构性与持续性为原则

(二)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1.设计理解性问题,克服表面化的学习方式

2.渗透历史学科思想方法,超越具体史实层次的理解

3.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估历史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及最近核心素养的提出,历史理解能力,作为历史学科能力中的重要能力之一,越来越受到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关注。对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国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而且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为一线教师有效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提供借鉴意义。
  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是历史理解能力这一基本概念问题。因此,在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历史理解”与“历史理解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对“历史理解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
  其次,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如何评价和测量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发展程度,以此为培养效果和程度提供更好的反馈和改进机会。在威金斯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历史理解能力六大表现维度:解释、叙述、洞察、运用、移情、自我认识六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为依据,对每一维度的表现程度划分为四个水平。
  在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基础上,最后要解决的是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这一重要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对两个基于同一主题的教学案例分析,从实践的视角提出了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原则与策略。教师在对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少教而多学,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原则;以重视学生前概念,从学生的理解起点出发为原则;以重视历史理解能力的建构性与持续性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具体策略:设计理解性问题;渗透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关注历史理解能力的过程性评价。

著录项

  • 作者

    唐胜萍;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历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历史;
  • 关键词

    历史理解能力; 培养策略; 高中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