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中中国传统古曲的欣赏现状——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6h】

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中中国传统古曲的欣赏现状——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音乐鉴赏课(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二、古曲(Traditional music)

三、理科大学生(Science students)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情境认知理论

二、需求层次理论

三、认识信息加工理论

第三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艺术教育的影响

二、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三、音乐学习的环境

四、音乐学习的作用

五、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模式的发展

第四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实现“教化"的过程

三、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四、理科大学生的艺术教育的思考

五、新时代的教学途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华中师范大学

二、武汉理工大学

三、华中科技大学

第三节 研究过程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资料数据分析

第四章 数据调查结果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统计

一、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中中国传统古曲欣赏的现状统计

二、理科大学生生活中的音乐接触程度现状的统计

第二节 定性分析

一、归因分析

二、理论解释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与问题

三、多数理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古曲的了解偏陌生化

四、缺少合适的平台去认识传统古曲

第二节 对策展望

一、设置音乐鉴赏课程的必修标准

二、MOOC(慕课)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音乐鉴赏教育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当今中国理科大学生对待音乐鉴赏课的意识态度尤其重要。中国传统古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是音乐鉴赏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鉴赏课也是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古曲的主要途径之一。理科大学生群体通过音乐鉴赏课是否接触过传统古曲,生活中是否了解中国传统古曲?笔者认为,在高校的音乐鉴赏课中,中国传统古曲的学习应该以一种标准存在,笔者以中国传统古曲为切入点,结合了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课程现状,和学生们日常音乐接触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本篇论文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所高校的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中中国传统古曲的欣赏现状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软件自制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中中国传统古曲欣赏现状的问卷,进行测量统计,总结样本数据,根据结果显示得出现状,对比三所高校理科大学生的选择情况,从课程现状和学生个人因素两个维度分析,检验其内在差异性,总结影响因素,并运用理论分析影响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中中国传统古曲欣赏现状的因素。
  从样本统计的结果来看,理科大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要程度的看法,普遍的选择是重要程度一般,这就说明音乐鉴赏课在理科大学生的意识里并不是如同其它通识课程一样重要,这样的现状值得教育工作者好好关注。理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了解程度大多都表示听过,但不了解。只有少数人很熟悉,据数据显示,大多数的理科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古曲有普及的必要,这说明中国传统古曲虽然不被理科大学生所熟知,但在他们的意识里,还是认为传统音乐应该得到普及和发展。
  文科院校与两所理工科院校在统计结果上存在略微的差异,华中师范大学的理科大学生在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的重要程度的选择上,和中国传统古曲有没有必要普及的选择上,整体意识略强于其它两所高校的理科大学生。笔者发现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与学生个人是否进行过专业学习,学生日常听音乐的频率等有关,具体的数据将在正文中呈现。
  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传统音乐发展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环境也比以往更支持传统音乐在校园的发展,教学模式也日益现代化,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通过调查理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中中国传统古曲的欣赏现状,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少问题。随机抽样的理科大学生的选择现状各异,他们的课程现状和学生自身因素的选择,都能为我们探究传统古曲在理科大学生群体如何更好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传承传统音乐,需要合理环境,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