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沙霉素生产菌株JOS-20的诱变育种及培养基配方优化
【6h】

交沙霉素生产菌株JOS-20的诱变育种及培养基配方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概述

2.交沙霉素的基本性质概述

3.交沙霉素的临床应用

4.交沙霉素的作用机理

5.交沙霉素的生物合成和化学改造

6.交沙霉素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7.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供试菌株

1.2培养基

1.3试剂

1.4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培养条件

2.2交沙霉素定量分析方法

2.3交沙霉素产生菌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

2.4诱变与筛选方法

2.5高产菌株的选育

2.6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三.结果与分析

3.1交沙霉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

3.1.1硫酸显色法测定

3.1.2生物效价的测定(管碟法)

3.2交沙霉素产生菌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结果

3.2.1交沙霉素产生菌培养特征的观察结果

3.2.2交沙霉素产生菌分生孢子和孢子丝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3原始菌株的复壮

3.4交沙霉素产生菌#20的诱变育种

3.4.1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结果

3.4.2链霉素抗性育种诱变结果

3.4.3 CO60-r射线对链抗-41诱变结果

3.4.4原生质体再生诱变结果

3.4.5原生质体—紫外线复合诱变结果

3.4.6原生质体—抗性质粒电转化诱变结果

3.4.7亚硝酸盐诱变

3.4.8稳定性试验

3.4.9诱变系谱图

3.5发酵培养基的优选结果

3.5.1不同碳源对交沙霉素合成的影响

3.5.2不同氮源对交沙霉素合成的影响

3.5.3单因子试验结果

3.5.4 L18(37)正交试验结果

3.5.5最优培养基配方的验证

四.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交沙霉素产生菌纳儿榜链霉菌交沙霉素变种(S.narbonensisvar.josamyceticus)的JOS-20菌株进行复壮,获得了一株发酵效价相对较高的菌株#20。以#20菌株为出发菌株,依次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链霉素抗性诱变,60Co-γ射线诱变、原生质体再生诱变、原生质体—紫外线复合诱变、原生质体电转诱变和亚硝酸盐诱变等7种诱变手段对#20进行育种工作。结果发现上述的多种诱变手段都能一定程度的获得正突变株,达到提高交沙霉素产生菌产素能力的目的。其中,原生质体—抗性质粒电转化诱变是本次试验中效果最好的诱变育种手段。经过一系列诱变育种筛选,最终筛得三株高产菌株:yx-36、yx-94、yx-245,经过五代稳定性实验发现,yx-245虽然初始效价没有另外两株高,但是产素较另外两株稳定,因而被确定为最优菌株,并确定以该菌株为供试菌株,进行后续发酵工艺的研究工作。 以yx-245菌株为试验菌株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探索了原始配方中各单因子对该菌株合成交沙霉素的影响。并经L18(37)正交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到一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经过对比试验,该配方比原始配方提高菌株产素达17.7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