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饲养方式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6h】

不同饲养方式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前言

2研究进展

2.1饲养方式对肉鸡肉肉质的影响

2.2营养对肉鸡肉质的影响

3.问题提出

第二部分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

2.试验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3.试验方法

4.试验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5.饲养管理

6.测定指标

7.测定方法

8.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结果与分析

1.饲养方式试验结果

1.1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1.2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1.3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物理与组织学指标的影响

1.4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化学指标的影响

2营养试验结果

2.1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3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物理与组织学指标的影响

2.4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化学指标的影响

第四部分讨论

1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物理与组织学指标的影响

4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化学指标的影响

5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6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7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物理与组织学指标的影响

8不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化学指标的影响

第五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本试验采用北京油鸡1日龄北京油鸡320只,比较了同种营养水平(中营养水平)笼养与散养方式下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和肉质的不同特点以及笼养方式下三种营养水平(高、中、低)的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 散养组末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和平均耗料量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全净膛重与胸肌率:散养组低于笼养组,差异显著(P<0.05)。散养组腹脂率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全净膛率、腿肌率,皮脂厚度: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笼养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烹煮损失和剪切力值:笼养组极显著的低于散养组(P<0.01)。笼养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散养组牛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肌苷酸和校正肌苷酸含量:散养组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影响鸡肉滋味的两种游离氨基酸即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和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散养组高于笼养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之间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散养组北京油鸡的肉质优于笼养组。 不同营养水平组的北京油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随营养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增大(P<0.05),而平均耗料量和料肉比则是随营养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减少(P<0.05);高营养水平组的全净膛重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与中营养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率随营养水平的上升而显著上升(P<0.05)。中营养水平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全净膛率、水分含量和皮脂厚度:各营养水平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营养水平组的烹煮损失和剪切力值显著的低于其它两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与低营养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营养水平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的高于其它两组(P<0.01);中营养水平组的牛磺酸含量,肌苷酸和校正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天门冬氨酸:中营养水平组和低营养水平组极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1),中营养水平组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谷氨酸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营养水平组极显著高于中营养水平组(P<0.01),低营养水平组与其它两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是高营养水平组显著高于中营养水平组(P<0.05),低营养水平组与其它两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从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剪切力值、肌纤维密度,总游离氨基酸和游离必需氨基酸来看,高营养水平组较其它两组为好;而从牛磺酸、肌苷酸、校正肌苷酸、氨基酸中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分析,中营养水平组肉质要优于其它营养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