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6h】

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导言

1.1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研究思路

1.3.2主要内容

1.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1.4.3创新点

1.4.4不足之处

第2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2.1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的论述

2.1.2投入产出理论

2.1.3系统理论

2.1.4现代增长理论

2.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2.2.1概念

2.2.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成因素

2.2.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

2.2.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特点

2.3本章小结

第3章湖北省现实农业生产能力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测算与评估

3.1湖北省现实农业生产能力

3.1.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1.2价值总量产出能力

3.1.3农村经济效益分配

3.1.4农林牧渔业实物总量产出能力

3.1.5农业单位生产能力

3.2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测算

3.2.1土地、资金、劳动力3要素生产率

3.2.2多要素综合投入产出水平值

3.3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

3.3.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3.3.2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基础数据

3.3.3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结果

3.3.4“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预测

3.4本章小结

第4章农业要素投入与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4.1湖北省农林牧渔业总量生产函数的求解

4.1.1农业生产投入要素

4.1.2农业生产函数模型

4.1.3湖北省农业总量生产函数的拟合及投入产出关系分析

4.2湖北省种植业要素投入与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4.2.1湖北省种植业生产函数求解

4.2.2湖北省种植业投入产出关系分析

4.3湖北省林业要素投入与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4.3.1湖北省林业生产函数求解

4.3.2湖北省林业物质消耗与产出关系分析

4.4湖北省畜牧业要素投入与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4.4.1湖北省畜牧业生产函数求解

4.4.2湖北省畜牧业物质消耗与产出关系分析

4.5湖北省渔业要素投入与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4.5.1湖北省渔业生产函数求解

4.5.2湖北省渔业物质消耗与产出关系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5章湖北省农业技术效率测算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5.1农业产出增长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构成

5.1.1农业产出增长的构成

5.1.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的构成

5.2湖北省农业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

5.2.1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论

5.2.2基于面板数据的农业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

5.3湖北省农业技术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5.3.1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论

5.3.2基于截面数据的农业技术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5.4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测算湖北省农业TFP的变动及分解中的应用

5.4.1 Malmquist指数简介

5.4.2数据说明

5.4.3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分解

5.4.4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收敛存在性检验

5.5本章小结

第6章农业资金投入与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6.1农业资金的构成

6.1.1财政支农资金

6.1.2农业信贷资金

6.1.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对农业的投资

6.2湖北省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湖北省财政支农概况

6.2.2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

6.3湖北省农村正规金融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6.3.1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6.3.2湖北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简介

6.3.3湖北省农业信贷资金与农户收入关系分析

6.4湖北省农业资金与第1产业GDP关系研究

6.5本章结论

第7章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地区比较

7.1各地区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判定

7.1.1各地区农业生产区位商计算

7.1.2各地区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判定及政府农业板块基地建设规划

7.2各地区农业发展非均衡测度

7.3区域和时间因素对各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7.3.1 Panel Data模型简介

7.3.2湖北省农业生产Panel Data模型的判定及求解

7.4本章小结

第8章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动态关系考证

8.1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简介

8.1.1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8.1.2脉冲响应函数

8.1.3预测方差分解

8.2数据说明

8.3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VAR模型分析结果

8.3.1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向量自回归模型

8.3.2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脉冲响应函数

8.3.3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预测方差分解

8.4本章小结

第9章提升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9.1有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9.1.1以农用土地治理为中心,深入开展农业广度开发

9.1.2围绕改良耕作制度和提高单产水平进行农业深度开发

9.1.3充分发挥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9.2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方向

9.2.1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3要素投入

9.2.2有区别地确定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要素的投入

9.3发挥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9.3.1以农业技术进步带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9.3.2以纯技术效率增长带动农业技术效率增长

9.4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资金融通

9.4.1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

9.4.2有步骤地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9.5发挥地区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

9.6依据农林牧渔业各业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确定农业优先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发展湖北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它的提升有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防范农业市场风险,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迅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测算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是上升的,但是不稳定。农业各业之间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不平衡,农业为农民创造收入的能力在下降。 研究期间,湖北省农业总量生产函数中农业劳动力投入的弹性为-1.4862,农业资本投入弹性为0.2819,农用土地投入弹性为0.5060。农业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贡献率为36.58%,农业资本要素贡献率为59.98%,农用土地要素贡献率为-7.06%,其它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为10.50%。应该降低农业劳动力数量,加大农业资本投入,特别是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用地的减少。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农业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北省17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水平都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各地区各年份的技术效率排名几乎没有变化。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农业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北省平均不变规模收益技术效率、平均可变规模收益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值都大于0.9。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的农业技术效率要大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测算结果,但是2者呈正相关关系,变动方向一致。研究期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6%,技术进步率年均增长2.9%,技术效率年均增长0.6%,拉动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对其作用有限。农业纯技术效率的增长率都高于规模效率的增长率,说明决定湖北省农业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 湖北省当期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当期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动没有影响,滞后1期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较小,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明显。原因是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不合理,农业流动资金投入比例高,基本建设资金投入比例低。 金融机构农村贷款对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弹性为负是由于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农民能够得到的金融服务存在量少、成本高以及选择余地小的问题。 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分析表明,湖北省发展种植业生产优势地区有十堰、恩施、襄樊、宜昌、神农架、咸宁、随州、荆门和黄冈,发展林业生产优势地区有咸宁、神农架、十堰、黄冈、黄石、恩施、随州、襄樊和孝感,发展畜牧业生产优势地区有神农架、恩施、孝感、随州、天门、襄樊、宜昌和潜江,发展渔业生产优势地区有鄂州、荆州、仙桃、潜江、黄石、武汉、孝感、荆门、天门和黄冈。农业生产非均衡分析表明,研究期间,湖北省各地区农业生产的非均衡性总体上有所降低。其中,种植业生产非均衡程度降低,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非均衡变动趋势则不明朗。渔业生产非均衡程度最高表明渔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制约,畜牧业生产非均衡程度最低表明畜牧业生产不易受自然条件制约。 农业生产个体固定效应函数分析表明,地区因素对武汉、十堰、随州、荆门、咸宁、仙桃、天门农业产值增长影响较小,对宜昌、襄樊、恩施和黄冈农业产值增长具有一般性的积极作用,对荆州和孝感农业产值增长的正向作用很大,对黄石、潜江和鄂州农业产值增长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对神农架地区农业产值增长具有最大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产时刻固定效应函数分析表明,1999-2004年期间宏观环境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但是影响较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的时刻政策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湖北省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对来自自身的1个单位正向标准差新息的反应最大,渔业则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反应较小。除了渔业之外,其它3个行业产值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自身过去的积累。畜牧业产值1个单位正向标准差新息对其它行业产值的冲击最大,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农、林、渔业的发展。 湖北省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预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对农业产值增长的扰动已经超过农业本身,农业的健康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林、牧和渔业的健康发展;林业自身扰动项的冲击大于另外3个行业的冲击的和,林业产值的增加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尽管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和渔业产值对畜牧业产值增长的冲击力度逐步加强,但是畜牧业产值的提高还是主要依靠自身;渔业产值对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提升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以农用土地治理为中心,深入开展农业广度开发。围绕改良耕作制度和提高单产水平进行农业深度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3要素投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固定资本投入比重,坚决制止农用土地面积下降趋势。 发挥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农业技术进步带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纯技术效率增长带动农业技术效率增长。 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有步骤地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于合作金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判断,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方向是商业化,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允许邮政金融开办贷款业务,使农村资金尽可能留在农村,并且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发挥地区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做到农业综合开发和全省农业板块建设相结合。 大力发展畜牧业,发挥其对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带动作用;减少渔业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的依赖,增加其自我积累能力;以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