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景观视野下的石阡县传统聚落景观特质研究
【6h】

文化景观视野下的石阡县传统聚落景观特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文化景观的相关研究

1.3.2 景观特质的相关研究

1.3.3 传统聚落的相关研究

1.3.4 石阡县及周边地区民族聚落的研究

1.4 研究理论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文化景观视野下传统聚落景观特质构成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图像分析法

1.5.5 聚类分析法

1.6 研究框架

1.7 研究对象

1.7.1 研究区域与对象选择

1.7.2 研究区域的概况

2 石阡县传统聚落整体景观特质

2.1 聚落选址

2.2 山水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河流水体

2.3.3 整体山水环境

2.3 自然植被

2.3.1 村落外围植被

2.3.2 村落内部植被

2.4 农田景观

2.5 交通网络

2.6 整体结构

2.7 小结

3 石阡县传统聚落聚居空间景观特质

3.1.规模与密度

3.2 形态布局

3.3 边界

3.4 巷道

3.4.1 巷道布置形式

3.4.2 巷道空间的尺度

3.4.3 巷道断面的形态

3.5 建筑

3.5.1 传统居住建筑

3.5.2 传统公共建筑

3.5.3 现代建筑

3.6 聚落地标

3.7 其他构筑物

3.7.1 帏庄

3.7.2 字库塔

3.7.3 古井

3.7.4 古墓

3.8 色彩观感

3.8.1 各聚落色彩观感概述

3.8.2 各聚落色彩观感总结

3.9 小结

4 石阡县传统聚落非物质景观特质

4.1 历史沿革

4.2 生活习俗

4.2.1 饮食

4.2.2 服饰

4.2.3 节日

4.2.4 娱乐活动

4.2.5 日常生活

4.3 宗教信仰

4.3.1 研究区域宗教信仰概述

4.3.2 各个聚落的宗教信仰

4.4 审美观念

4.4.1 聚落的选址与审美

4.4.2 聚落的布局与审美

4.4.3 建筑的色彩材质与审美

4.4.4 建筑的伦理观念与审美

4.5 小结

5 石阡县传统聚落景观特质形成的内在驱动机制

5.1 自然环境

5.1.1 自然环境影响传统聚落景观的物质景观

5.1.2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居民的生活和文化

5.2 移民政策

5.2.1 明清时期的移民政策

5.2.2 移民政策促成传统聚落的形成

5.2.3 移民政策促成传统聚落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形成

5.3 交通变化

5.3.1 交通的发展带来了传统聚落的繁荣

5.3.2 交通的停滞保全了传统聚落景观的历史风貌

5.4 多元文化

5.4.1 多元文化影响传统聚落的建筑景观

5.4.2 多元文化影响传统聚落的生活景观

5.4.3 多元文化影响传统聚落的民俗景观

6 结语

6.1 景观特质的总结

6.2 保护策略的提出

6.2.1 基于景观特质研究的整体性保护

6.2.2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开发性保护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聚落是一种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社会价值。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少传统聚落受到强烈的外来文化冲击,原有的景观特质被破坏,历史风貌逐渐消退,传统聚落景观开始出现与城市景观或其他地区聚落景观雷同、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历史内涵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传统聚落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针对传统聚落的景观特质进行研究,以期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选择石阡县西南部地区的8个传统聚落做为研究对象。这里历来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当地的传统聚落景观有着独特的气质,并且之前少有学者对此处进行研究。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方法、框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将聚落景观分解为聚落整体景观特质、聚居空间景观特质和非物质景观特质这三部分。第二章通过对选址、山水环境、自然植被、农田景观、整体格局这些方面的解析研究聚落整体景观特质。第三章通过对规模与密度、形态布局、边界、建筑、巷道、地标和其他构筑物、色彩观感这些景素的解析来研究聚居空间景观特质。第四章通过对历史沿革、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的解析来研究非物质景观特质。第五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石阡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形成的内在驱动机制。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石阡县西南部地区传统聚落的整体景观特质有四点:聚落群山环绕,选址向阳;外部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内部植被未经雕琢,自由生长;梯田壮观,生产方式传统。建构筑物景观特质有五点:规模不大,密度较高;建筑沿山体等高线平行布置;建筑为穿斗式木结构;民居为正房加侧面吊脚厢房的组合;巷道狭窄幽深;整体色彩质朴厚重。非物质景观特质有七点:聚落景观受宗族关系影响较深;各民族传统服饰退出日常生活;受科举文化和儒家文化影响的痕迹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居民日常生活恬淡质朴;居民审美观念契合自然;聚落的历史传说丰富。传统聚落景观特质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机制有:自然环境影响了传统聚落的物质景观和居民的生活方式;移民政策促成了传统聚落的建设和非物质景观的形成;交通的繁荣促进了聚落物质景观的发展,交通的停滞保全了聚落景观的风貌;多元文化影响了聚落建筑的形式、居民的生活和习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