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鲤疱疹病毒Ⅱ型灭活疫苗免疫应答机理与保护效果研究
【6h】

鲤疱疹病毒Ⅱ型灭活疫苗免疫应答机理与保护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鲤疱疹病毒Ⅱ型研究进展

1.1 国内外流行现状

1.2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流行病学研究

1.3 鲤疱疹病毒Ⅱ型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

1.4 鲤疱疹病毒Ⅱ型的检测技术

2 鱼类免疫系统研究

2.1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

2.2 鱼类特异性免疫

3 渔用疫苗的研究

3.1 疫苗的分类

3.2 疫苗的免疫途径

3.3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有效免疫剂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苗的无菌检验与安全性检验

2.2 中和抗体检测

2.3 相对免疫保护率

3 讨论

第三章 CyHV-2灭活疫苗注射免疫异育银鲫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细胞计数

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3 吞噬细胞吞噬活性

2.4 血清酶活性

2.5 中和抗体效价

2.6 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2.7 相对免疫保护率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会议与培训

致谢

展开▼

摘要

异育银鲫(Carassius gibelio)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淡水养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鲫鱼养殖业中暴发一种病毒性疾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2,CyHV-2),给鲫鱼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鲫鱼养殖业的发展。疫苗免疫被认为是预防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CyHV-2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有效免疫剂量、鲫鱼免疫后的外周血免疫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规律与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一种预防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免疫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BPL)灭活细胞培养的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制备灭活疫苗,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健康异育银鲫。在免疫后7、14、21、28d,从对照组和各免疫组中随机挑选三尾鲫鱼尾静脉采血,取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免疫30d后攻毒试验,每尾鲫鱼经腹腔注射500ul的1.0×107TCID50ml-1的CyHV-2活病毒,持续观察14d,记录鱼体死亡情况,评价不同剂量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剂量为1.0×107TCID50ml-1的试验组,在人工感染试验后,其相对免疫保护力可达71.4%。
  2.鲤疱疹病毒Ⅱ型灭活疫苗注射免疫健康鲫鱼,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鱼体外周血和组织样,计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吞噬细胞活性、血清的抗体效价和血清酶活性,检测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免疫鲫鱼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在免疫后一周内显著增加,并于第4天和第7天达峰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别在第4天和第7天到达最高值;随后,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免疫后第14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0.01<P<0.05),第21天达峰值。免疫后一周内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升高,且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3.56±2.96)%和7.12±0.68。免疫鲫鱼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免疫后第4、7和14天显著增强,且均于第7天达到峰值。血清抗体效价在免疫前一周变化不显著,第14天开始显著升高,21天达峰值。免疫相关基因C3补体和IL-11的表达量在免疫后两周内均出现了显著的上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