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皮质中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的微透析研究
【6h】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皮质中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的微透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大鼠脑皮质细胞外液中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主要是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和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SAH后脑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SAH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将微透析探针置入大鼠右侧顶叶皮质,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穿刺法制作颅腔闭合的大鼠SAH模型,后将Ringer's液通过微透析探针灌注,并分别于SAH后0h(30min)、1h、2h、4h、24h、25h、26h、28 h、48 h、50 h、75 h、76 h各采样一次,每次收集30min,共60μl.正常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收集4h,每小时收集一次,每次收集30min,共60μl.对透析液中的Glu和Asp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HPLC)进行检测.结果 SAH后0h(30min)Glu和Asp测得值(Glu:8.69±0.74μmol/L,Asp:0.69±0.30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lu:0.60±0.38μmol/L,P<0.01;Asp:0.19±0.06μmol/L,P<0.01),后至76h Glu虽有波动但均高于基础水平;SAH后1h时Asp测得值(Asp:0.21±0.07μmol/L,P<0.05)降至基础水平并直至25h才再次显著升高(Asp:1.20±0.31μmol/L,P<0.01),后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SAH后大鼠脑皮质细胞外液中Glu和Asp均明显升高,但在不同的时限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两者在SAH后的脑损害机制中均起一定作用,但在不同的时间段所起的作用不同.Glu在SAH后早期的神经细胞损伤中即起主要作用,而Asp则主要在SAH后的中后期发挥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