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诗教的文化内涵分析
【6h】

传统诗教的文化内涵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1“诗教”概念辨析

1.1狭义,孔子四教

1.2广义,含诗评与诗论的儒家诗教

2诗教产生的文化因缘

2.1诗的形式体裁承载教育的功能的原因

2.2政教理想与诗教的产生

2.3诗教的教育内容:《诗经》文本的内容文化分析

2.4诗教产生与周代礼乐文化

3诗教(个体与群体)实践方式的文化性选择

3.1教育主体孔子:直陈法,答疑法与雅言法与“重老”思维及经验本位的相关

3.2教育对象:“悟”与“践行”的接受方式与感性形象思维及实用理性的相关

3.3诗教实践的群体“称诗”现象与时代背景特征

4诗教的目的

4.1审美:“中和之美”与“思无邪”

4.2立人:君子与传统人格理想

4.3为政:“兴观群怨说”,政教与“官本位”

5结语

5.1为政治服务的特色浓,应注重对诗歌艺术本质的把握

5.2当代以“人”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迫使诗教的内涵与外延扩大

5.3诗教传承上重视对传统诗的解读,而无大量创作引起诗教的片面

5.4诗在经济社会中的窘迫地位与文人心态引起诗教的困境

注 释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诗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对此论题作详细研究的却为数不多.撇开"诗教"原始字面意义上"温柔敦厚"的解释及相关诗学评论对于"诗言志"与"诗言情"的阐发,本文用教育理念的相关手法,即从分析诗教产生的文化因缘,诗教方式的选择性自觉与诗教的内容与目的的内涵等等入手,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诗教作全方位地剖析,以探寻它的文化内涵.本文首先对诗教的概念作了狭义——孔子四教与广义——儒家诗教的规范,在具体行文过程中是广狭义两者兼而有之.然后重点分析了诗教产生的文化因缘,它是在原始农耕文明的巫术文化与周代礼乐文化的双重背景下,由政教理想和诗的独特体裁形式共同作用而成的.在诗教的个体实践方式上我们着重讨论了作为教育主体孔子的三种诗教方法与"重老"的思维特征及经验本位的相关,作为教育客体的"悟"与"践行"的接受方式与感性形象思维、佛学的心理因素及实用理性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密切联系.考察政治时代背景以及君王和士人各自所处的思想状态,诗教的群体实践和强化以"称诗"的方式出现有着明显的文化选择性自觉.最后分析了诗教的目的,在"伦理审美"追求上所体现的"含蓄"与"中和之美"以及"立人"方面的"君子"人格向往,既是礼乐文化的特色中国所赋予的,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狭与凝重."为政"理想作为诗教目的的重中之重,则明显带有"官本位"的文化心理影响及政治伦理型文化的约束与限制.文章的结尾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教的困境,强调审美的追求与创作性地继承,证实了诗教存在之必然的同时也提出了诗意生活的向往与诗教广阔前景的美好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