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
【6h】

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高等体育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种类之一,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世纪之交,中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调整,高等体育院校因其特殊性,仍然保持了独立的建制。这既是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学的具体体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必须重视办学特性和模式问题的研究。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是其办学中最基本、最根本的问题。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一种新的视角进行研究,以学术性与竞技性的关系为主线,围绕学术性与竞技性的统一,构建教学、训练、科研结合(简称“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展开讨论。研究中紧扣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主题,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国内与国外的结合,系统整理与探讨问题并重,理论阐述与实事叙述同笔。办学特性反映学校的性质和属性,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古今中外大学发展的基本事实说明,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推动大学发展和改革的内在逻辑力量,是学校定位和发展的基本依据。竞技性是体育(sport)的基本属性,竞技一直是体育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竞技性反映了体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成为现代体育的核心表现。学术性与竞技性的统一,是高等体育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这对范畴中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化。高等体育院校没有学术性,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也就没有作为高等学校存在的依据。高等体育院校没有竞技性,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学,也就没有作为“体育”的高等学校存在的必要。解决好学术性与竞技性的辩证统一,就把握了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特性。办学模式是办学特性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特性,直接反映在办学模式上就是教学、训练、科研结合。教学和科研是学术性的具体体现,训练则是竞技性的具体反映。教学、训练、科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既反映了学术性与竞技性的统一的办学特性,又成为高等体育院校区别于其它大学的显著标志和比较优势。教学、训练、科研三者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在高等体育院校发展中,三者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在完成其任务时采用的方法就有所不同,适应的对象和程度有所侧重。办学模式着眼于教学、训练、科研为一个整体,充分反映了学术性与竞技性的融合。教学是“三结合”的基础,训练是“三结合”的关键,科研是“三结合”保证。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三结合”的内容和形式会发生变化。教学、训练、科研结合,是不断地解决结合中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地克服结合中的各种问题,是在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的结合。实施“三结合”模式涉及到院校定位、不同结合点、多种结合形式等问题。梳理中国高等体育院校走过的50年历程,分析其创建和嬗变的曲折过程,透过探索教学、训练、科研结合中出现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其焦点在于试图把握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特性,形成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但在理论与实践上,未能清晰地认识与恰当地处理学术性和竞技性的关系,自然无法科学地实现教学、训练、科研有机结合。勾画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外体育院校发展的特点,在学术性与竞技性的关系上有不同的侧重,所形成的办学模式不尽相同,其办学特色各有千秋,对中国高等体育院校创办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体育院校实行新的管理体制,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高等体育院校又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进一步促进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认识和把握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实施教学、训练和科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学术性与竞技性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训练、科研结合中的关系,处理好借鉴学习与自主探索的关系,处理好适应现实与超越现实的关系,这既是高等体育院校发展历史的昭示,又是直面现实的要求,更是走向未来的需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